稻盛和夫 个人简历 稻盛和夫是日本迄今仍在世的经营大师,作为两大世界级企业(京瓷和KDDI)创办者,他有着自己独到的经营哲学,并在50年的时间内亲身实践。其广为人知的经营管理手法被称为“阿米巴式经营法”。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而被尊为“圣”的。 重要经历 1959年,在京都设立“京都陶瓷”公司(现为“京瓷”),起初员工仅有8人。10年后,公司在日本的股票市场上市交易。公司依靠着在新型陶瓷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逐渐成长为全球大公司。 1984年,稻盛和夫设立电信公司“第二电电(英文缩写为DDI,是日本大电信公司KDDI的前身之一)。 1984年,设立财团法人稻盛财团,并创设了京都奖。此外,也创立了以培养年轻一代经营人士为宗旨的“盛和塾”。其广为人知的经营管理手法被称为“阿米巴式经营法”。 1997年退休后,稻盛在京都某寺院出家修行。 2005年,担任立命馆小学校儿童顾问委员。 2010年,日本航空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在民主党鸠山政府的三顾茅庐下,稻盛和夫以78岁的高龄出任日航的CEO,重整问题重重的日航。 每个人对自己的事业都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不满。要么抱怨自己的公司没有高大上的前沿技术,要么羡慕那些独角兽成了资本的宠儿。抱怨的又何止员工,很多企业家都在抱怨。 然而,在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看来,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好生意」和「好工作」,能把稀松平常之事变为事业者便是事业家。 阅读本文,看看稻盛老先生怎么说。 (本人摘自《企业成长战略》一书) 将稀松平常之事变为事业者 便是事业家 何谓事业家? 能把看起来人人会做的简单事情变成事业的人,便是事业家。 这听起来似乎像禅学一般玄乎,但其道理的确真实不虚。事业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许多企业家在白手起家时,做的都是毫不起眼、稀松平常的生意。 如今,"新兴企业"这个词被广泛使用,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和层出不穷的投资,不少人可能会想: 如今不少新兴企业可谓占尽风头,它们要么拥有优秀的技术,要么拥有特征鲜明的业务,成了投资界的宠儿。 与之相比,我的公司在技术和业务层面都不出彩,究竟该如何生存呢? 的确,假如在创业之初便具备人无我有的技术,开拓前无古人的领域,那自然能够获得非常大的优势。但在我看来,与这样的成功者相比,那些在稀松平常的普通行业创业成功的人更值得尊敬,也更具有榜样作用。 有的经营者是白手起家,有的则是子承父业。但纵观如今的中小家族企业,将近一半的年轻人似乎都不愿意接班。有的行业和生意在我这代人看来颇有前景,但在年轻人眼中并非如此。因此不少年轻人不愿继承企业,宁愿大学毕业后在大公司当个白领。 但有时造化弄人,比如父亲年老体衰,病情日益严重,于是他们只得听从召唤,在将近40岁时辞去工作,子承父业,成了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在我接触的人中,有不少属于这种情况。 像这样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接班人,由于对自己公司的生意并不看好,因此不会对自己的企业和事业产生自豪感,于是导致公司业绩低迷。 要想让继承来的企业发展壮大,首先要转变消极的心态,要打心底认为“这样的事业太棒了”“父亲交给我的生意太棒了”“我对这份事业感到骄傲”。换言之,唯有心境转变,企业才会转变。 事业之路并非铺满红毯的华丽天桥,而是始于足下的崎岖路途。 许多令人羡慕的事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平凡事业的不断积累。总之,所谓事业家,就是能把看起来人人会做的简单事情变成事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