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观点 读编往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驱动,宁波该如何补强?

    殷浩

    中兴通讯被“卡脖子”,也令自主创新瞬间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话题。“芯痛”背后,是对创新驱动的反思。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新时代。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商务成本优势的减弱,迫切需要新的发展动力。而全球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开展,创新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驱动力。

    在评价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指标中,有一个指标是国际公认的标准。这就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这个指标大致是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这是国际上用于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强度被认为是提高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也决定了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

    对于宁波这样的制造业城市来说,面临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创新既是宁波打开通往未来的金钥匙,也是迫切需要弥补的短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北京、西安、深圳等城市的R&D投入强度都在4%以上,上海、杭州、武汉、天津都在3%以上,但宁波的研发投入强度一直不高。宁波的R&D投入强度约为2.35%,2016年的投入总量在210亿元左右。不仅低于北京、上海、深圳,也低于西安、武汉等城市。这也直接显示,宁波创新驱动的投入还不够,这个短板还需要补强。

    宁波该如何加大创新投入?或许这个答案并不好找,但也可以从大格局中寻找到规律。国家统计局去年10月10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就显示了两条规律:

    一是从经费投入主体看,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5%、14.4%和6.8%。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研发的绝对主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已经成为陪衬。

    二是“R&D经费”的投入主要是通过制造业来完成的,占了绝对优势。在制造业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科研投入高居榜首,其次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

    也就是说,研发投入的主体是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对于宁波来说,制造业企业尤其是电子电气、汽车制造业这两大优势产业的企业,更应该加大研发投入。

    期待宁波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创新成为新的驱动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