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劳育聪 张寅 见字如面。 自今年3月9日旭升股份公开第一份《2017年年度报告》以来,宁波73家上市公司陆陆续续通过发布年报与投资者们打完了照面。4月底,最后几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中埋了一颗令“投资者们”眼前一亮的“彩蛋”——均胜电子连续第二年呈上了《致股东书》。这也是宁波73家上市公司中,唯一带来《致股东书》的企业。 相比万科、复星国际等企业来说,宁波上市公司生态中的这封信笺似乎只是个“小气候”。不过,它也令众多人不禁感喟,宁波的上市公司是否应该带来这样的对话方式?投资人们对《致股东书》的面孔是否有所期待? 宁波上市公司递上《致股东书》 于股市沉浮20多年的投资人老周,在看到均胜电子年报中披露的《致股东书》时,感到一阵惊喜:“从投资者的视角来看,均胜电子用一种特别的对话方式,完成了一场另一种层面的‘交割’。” 的确,在这短小精悍的一页纸中,字里行间敬着过往与未来—— 首先,均胜电子坦诚地将过去1年中的各类挑战摆在投资者案头。从外部环境来说,美国挑起了贸易摩擦,金融领域去杠杆对企业产生影响;各类资本纷纷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和车载信息服务领域,但短期内看投入和产出还不成比例;全球汽车整体销量增速放缓,中国车市也出现疲态。 从企业内部来说,去年均胜电子为高田项目的推进,为交易完成后的顺利整合KSS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出现了若干计划外费用;美国政府年底的突然税改,也因超出预计带来一次性的损失。 摆清楚问题的同时,企业又用简约的笔触陈述了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可期的未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行业领先和全球领先,成为汽车产业的基石企业”“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公司已能够利用技术优势快速开拓新的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汽车产业将出现颠覆性的变化,诞生一批伟大的公司改变这个百年历史的‘传统’行业”…… 最铿锵有力的对话莫过于最后一段。七万多均胜人在这封信的末尾,如宣誓般表示:“每天我们都在为人类出行的安全、便捷和环保而努力,我们坚信一代将更胜一代。我们不为颠覆谁,我们也有信心不会为其他人所颠覆,因为我们必将成为汽车产业进步的基石所存在。” 读完这封特别的《致股东书》后,老周说出了许多投资者的心声:将一切昭然示之,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风骨。它用独具温度的语言与开门见山的态度,令投资人看到信赖这家企业的光芒,并且愿意与之并肩作战。 与这封信旗鼓相当的,是均胜电子2017年耀眼的战绩。 据悉,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43.41%,基本每股收益0.42元,均胜电子全球营收基本符合预期。去年,在人机交互、智能车联、新能源动力控制和主被动安全方面均有新产品和技术问世,新增订单近380亿元。预计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0亿元到250亿元。 如此累累硕果,奠定了均胜在汽车配件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为这封《致股东书》带来十足的底气。 谁会推出《致股东书》 均胜电子坐上《致股东书》的首班车得到众目聚焦,可当目光转向剩下的上市公司时,却发现目前这片土地略显贫瘠。对于这部分宁波企业来说,它们是否也具备今后推出《致股东书》的能力?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如先来看看驾轻就熟执笔书写《致股东书》的老前辈们。当然,这一定绕不开万科、复星国际等企业。 在2017年年度报告中,万科带来了2016年风格截然不同的一封《致股东书》。这封信通过洋洋洒洒5页的篇幅,解说了万科“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根据未来的发展铺陈了名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规划,动情地告诉投资人们,将来,万科将化身为美好生活场景师、实体经济生力军、创新探索试验田以及和谐生态建设者。 长期关注万科发展的中小股东中,不乏有许多人更青睐“王石时代”的《致股东书》。在这群“粉丝”眼中,那个时代的这段对话除了具备各种客观陈述以外,更加具备个人特点,语句中也渗透了强烈的带动感。 无独有偶,说到强烈个人魅力的,就不得不提复星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他将《致股东书》称为《致股东的信》,在字里行间嵌进中小股东们梦寐以求的业绩与未来之外,还会细致入微地填入情怀。最后,还不忘俏皮地加上一句:“祝大家‘复星高照,狗年旺旺’!” 股东们在翻完这些企业的书信之后,也会欣然地看到它们在过去一年中的成绩单。以万科为例,2017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29.0亿元,同比增长1.0%;每股基本盈利2.54元,同比增长33.4%。在巩固住宅开发和物业服务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将业务成功延伸至商业开发和运营、物流仓储服务、租赁住宅、产业城镇、冰雪度假、养老、教育等领域。可谓当之无愧的业内龙头地位。 纵观所有这些《致股东书》的“执笔人”,不难发现几个特点:首先,这封信的出具企业在业内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一般来说它可以呈上一份完美的业绩;最后,则是这家上市公司独具情怀。 再反观宁波,尽可能多具备以上特点的企业也大有人在。诸如去年实现营业收入827054.09万元,同比增长51.07%的杉杉股份,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契机在锂电池材料领域一路攀爬。 又如服装龙头雅戈尔,秉持着“从工业向商业、商业向连锁、卖场向服务、传统向科技转型”的理念,在品牌服装遭遇瓶颈的情况下,服装板块完成营业收入488521.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6%。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也致电了宁波多家上市公司董秘。众多董秘表示,对现有的《致股东书》表示肯定。 其中,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刘新宇在采访中说:“我们阅读过万科的《致股东书》,写得非常有情怀,相比具备格式的年报分析,信在传达情怀与理念时更显其分量。” 至于何时雅戈尔也会为广大股东们带来这样一份书信?董秘表示,这要经过日后董事会的决议方可有结果。 不得不提的是,这片土地上生长的茸茸希望——宁波银行从2012年年报起,就坚持发布《董事长致辞》与《行长致辞》,令投资人一如既往地看到了诚意与责任。 股东们需要《致股东书》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么,就来叩问一下这个投资市场:“我们需要《致股东书》吗?” 抛出一个问题,传来各方回声。这其中,大多数人都对《致股东书》表示肯定或期许。 长期关注股市的投资人单女士近日来就连连为董明珠抱不平。4月26日,格力电器宣布今年不分红,当天股价立即暴跌。 “董小姐的一句话,就令当日市值蒸发超200亿元。而事实上,不分红的企业比比皆是,只是没有公开说出来而已。” 她认为,一是中国股民在投资过程中缺乏安全感,二是上市公司与投资人间的确需要一种合理沟通的媒介。 从单女士的角度来说,一封娓娓道来数据、表格以外内容的《致股东书》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环望四周的观察者,她发现频繁交易、最后没有钱去平仓的亲朋好友不在少数。在一窝蜂“投机”的背后,一封扼要说明往昔、今时与将来的书信,是指向价值投资的最佳路标。 这一点,宁波海顺投顾高远表示认同:“《致股东书》是一个‘引导股民远离投机,转而偏向于理性价值投资’的好媒介。”同时,他也指出,这份言简意赅的信笺能够让股东与客户更加了解自己投资的企业以及这家公司的当家人,从而进一步拉近公司与股东间的距离。 此番“拉近”具备什么样的意义? 在从事专业证券投资业务的金融人冯先生眼中,均胜电子的《致股东书》,最大程度上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扭转。 “对于中小股东来说,以前他们是被动地通过简报公告、业绩报表、上市公告、招股公告等公开披露的材料去了解所投上市公司的情况;但现在反过来,上市公司主动通过《致股东书》向股东展现自己。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沟通交流层面来说,‘由被动朝主动发展’,是一个进步的体现。” 除了从以上几个角度去解析这一问题以外,不妨再从一个别样的角度来看这一方书信。 就在昨日截稿前,小米集团5月3日早晨于港交所递交首次公开募股(IPO)招股书的消息令科技圈再度沸腾。同时,这家科技独角兽创始人雷军也带来了一封公开信《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 这不禁让我们再度审视宁波千呼万唤独角兽的环境。在IPO边缘的独角兽企业尚且都能用书信大胆地向潜在股东们作一番自我介绍。宁波众多成熟的上市公司却迟迟未放大招。我们的上市公司是否应该在《致股东书》上先行一步,为潜在的独角兽企业带来绝佳的范本,去引导未来可能注入的优质资本。 当然,在采访中,我们也听到了“准执笔人”们的心声。部分宁波上市公司的董秘表示:“没有撰写《致股东书》,一方面是因为此项不是年报中必须要求的;另一方面,撰写这份内容也需要极其谨慎,一旦处理不好,可能招致股价波动等风险。” 稳妥固然没有错,但总觉得少了几分深意。 毕竟,没有标准的“此致敬礼”,没有寒暄的“近来可好”,字字融入未来,句句皆为价值,这样的《致股东书》,投资人确定不想看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