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乐骁立 1999年,吉利在北仑新碶打下第一根桩头,标志着吉利正式落户宁波,也翻开了一部自主品牌汽车进化的波澜篇章。 2018年4月25日,由吉利宁波基地下线的吉利汽车首款科技智混车型“博瑞GE”正式发布,吉利已经成为了一家既有传统造车技术,又有互联网和新能源创新基因的车企。 19年间,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水乳交融,一个产业与一个品牌交相辉映。 目前,吉利汽车在甬投资的项目已超过30个,涵盖生产制造、研发设计、采购销售、人才培养等板块。随着杭州湾南岸吉利汽车项目群破土动工,这一段传奇再次开启了新征程…… 1 开启国产汽车梦 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中,1999年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年份。今天叱咤风云的商界巨子,都在那时的改革大潮中施展着自己的大手笔。 那年2月,马化腾开发的即时通讯工具OICQ(一年后更名QQ);3月,马云在湖畔花园小区开了一家名叫“阿里巴巴”的B2B公司;6月,今天的全球冠军投资人沈南鹏与梁建章、季琦一同创办了携程网。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台州的乡镇企业家李书福,在这个千禧年的黎明前,低调而又大胆的他带着胸中豪情,带着他的国产汽车梦,在宁波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北仑打下了第一根桩头,吉利汽车在全国最重要的一块版图,从此刻开始酝酿。 一年后的2000年5月17日,一辆名为吉利美日牌的轿车在北仑基地下线。 吉利美日大气的前脸、看上去劲头十足的车灯,让这款车充满灵气;尾翼的加装更令它有了几分运动“气质”。 “遗憾的是吉利在做工上应该多下功夫,漆面和钣金水平明显不足,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能明显看出漆面间的亮度差异。侧面和车前镀铬的防擦条与车身之间存在着明显缝隙。”当时的汽车杂志如是写道。 尽管略有瑕疵,但在三四万元级的两厢车中,吉利美日在空间、配置、动力性、品质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市场反响热烈。 “到了2001年,吉利车的销售形势开始火起来。在北京车市里,美日一个月能卖出200多辆,全年吉利全国销售达3万辆,成功实现盈亏持平。”2003年第10期《人民文摘》写道。 而吉利随后在宁波的发展,也犹如当年美日动听的广告词——“美好的日子,从美日开始!” 2002年3月第一辆优利欧在北仑下线;2003年10月130辆吉利汽车由宁波港出口叙利亚;2004年12月北仑美日工厂进行技改,转产自由舰;2005年1月28日第一辆自由舰轿车在北仑下线…… 在那个国产造车近乎疯狂的年代,吉利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为依托,逐渐展露头角。造出了一辆辆符合市场需求的纯国产车,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但在吉利看来,这绝不是他们的目标。 “造车很容易,但是要造好车、让自己的产品有竞争力,让自己的企业有效益,并且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是李书福思考的问题,而答案或许从吉利在宁波的发展布局上可窥见一斑。 2 自主研发“中国心” 那么,造一辆好车,究竟需要什么呢? 2007年5月18日,在吉利远景全球上市仪式上,吉利与80家经销商在宁波联合发布了著名的《宁波宣言》,宣布战略转型。 吉利表示,要从单纯的成本领先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发展,并承诺绝不打价格战。 为此,吉利付出了8亿元的代价,将原来的“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的生产线全部淘汰,新建了“新三样”——远景、金刚、自由舰的生产线。这是吉利在走向高质量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点。 “同时,一辆车有两大核心部件——发动机、变速箱。这两样不能做到自主研发,造一辆国产好车就无从谈起。”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平告诉记者。 于是,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在北仑经济开发区恒山路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厂区内应运而生。 2006年吉利自主研发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CVVT发动机在宁波诞生。在近十几年间,吉利在宁波自主研发的系列发动机三次获得“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称号;7DCT产业化项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观念与核心技术的转变与演进,让吉利从造车的“1.0”时代正式迈向造好车的“2.0”时代。 2009年7月28日,帝豪EC718在宁波举行下线仪式,成为吉利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拳头产品。 李伟平表示,吉利能够战略转型成功,这款车型功不可没。帝豪不仅稳占全市场轿车十强,也是自主品牌的轿车销冠,上市八年多来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40万辆。 与帝豪一同成长的还有吉利杭州湾基地,基地于2009年11月28日正式启动建设,2011年4月11日投产,目前已拥有年产22万辆吉利帝豪的生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