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财富 理财日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管新规靴子落地 保本理财退场号角响起

    生变合格投资者门槛抬高

    当然,资管新规考验的不仅仅是银行,投资者也一样。

    尽管资管新规中的大部分内容并不直接针对普通投资者,但无论从资金还是理财素养上看,普通投资者适应和消化资管新规的难度并不比金融机构小。

    在普通投资者看来,银行理财一直是刚兑产品,保本是天经地义的。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几乎等同于存款,而收益却高出存款10余倍,“零风险”和“高收益”,俨然成了银行竞争和获客的关键。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福利”,不仅让银行背负资源错配甚至垫资兑付的风险,也“惯”坏了一大批投资者。有业内人士这样表述,部分资管产品采取预期收益率模式,过度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所投资金融资产,基础资产的风险不能及时反映到产品的价值变化中,投资者不清楚自身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而缺少风险自担意识。

    而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彻底打破刚性兑付,直接向投资者传递出“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对投资者而言,资管新规提高了投资门槛。资管新规明确的合格投资者分2种。一种为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另一种则为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市区一家国有银行个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资管新规中对于合格投资者的门槛要求比银行高净值客户要高,私人银行客户的资产要求则高于合格投资者的门槛。未来,银行有可能会对于客户划分重新进行调整。”

    担忧 理财不再保本怎么办?

    那些向来无法承受本金亏损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以及那些处于“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投资意识尚处萌芽阶段投资者,过去可谓银行“保本”理财的“忠实粉丝”。而如今,忽听“银行理财不再保本”,手中的钱该往哪儿搁了呢?

    中行国际金融理财师余超表示,面对资管变革的启动,所有投资者,包括保守型投资者,都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调整自己的投资理财观念。就眼下看,银行理财刚性兑付被打破后,保守型投资者尚有结构性存款等替代品种,来成全自身“脆弱”的风险承受力;而从长远看,昔日的货基投资经验,可以逐渐有效运用到未来银行理财之中。

    据了解,眼下,银行热推的结构性存款是一种把利率、汇率、黄金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其兼具存款和金融衍生品的特征。较之资管新规实施后的银行理财,投资者不妨选择其中的保本品种,显然能收获比存款更多利息。

    以一款3个月期挂钩黄金的结构性存款为例,银行给挂钩的标的设置了一个指标,同时,给这笔存款设置了一个低收益和一个高收益的标准,规定3个月内国际金价涨跌分别不超过200美元/盎司,则可获得高收益;超过200美元/盎司,可获低收益。而实际上,银行只是将投资者这笔存款的绝大部分金额放于定期存款之中,而用极小部分用于购买期权,一旦指标达到触发条件,投资者便可拿到收益;而若未达到,期权作废,投资者仍拿到本金及绝大部分存款的定期收益。

    记者了解,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已成为银行表外理财转向表内负债的主要载体。统计显示,2018年一季度,四大行、中小银行总计新增结构性存款1.58万亿元,而2017年全年规模仅为1.5万亿元。

    对于净值化趋势下的银行理财产品,理财经理表示,如同挑选货基一样,投资者应当挑选具有较好投资管理能力的银行理财产品。据记者了解,除国有行,眼下浙商银行、宁波银行等理财业务发展程度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无论在产品收益管理能力,还是收益水平上都值得关注。当然,投资任何净值型产品,投资者都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管理需求,选择风险等级和产品周期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的产品,切勿被一时的高收益蒙蔽。此外,在购买净值型产品后,投资者应定期关注产品的资产配置和净值变化情况,以最大化收益的同时防范风险。据天天基金网统计,截至5月2日,409只货币基金中,7天年化收益率以4%至4.6%占据多数,占比近60%。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