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财富 理财日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管新规靴子落地 保本理财退场号角响起

    打破刚兑、禁止期限错配、消除多层嵌套、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时隔半年,牵动着百亿元市场的“资管新规”终究姗姗而来,所有关于“未来理财”的猜测尘埃落定——往后,银行的每一笔理财,都将单独建账、笔笔对应,无论盈亏与否,不再有人“仗义”兜底,所有风险,一律自担;在期限错配的限制和监管下,久期较长的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将淡出常规的银行理财;存量市场将逐步缩小,固定收益类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移大势所趋……

    记者 崔凌琳

    事件 资产管理新规落地

    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核心要素,提出期限匹配、限额管理等监管措施,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压缩非标存量规模;要求资产管理(以下简称资管)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明确刚性兑付的认定及处罚标准,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金融资产,同时考虑到部分资产尚不具备以市值计量的条件,兼顾市场诉求,允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意见》统一了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从根源上消除了多层嵌套的动机,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意见》还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承受力,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等级设置了不同的负债杠杆,参照行业监管标准,对允许分级的产品设定了不同的分级比例。

    《意见》过渡期至2020年底,给予了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

    解读 银行理财面临优胜劣汰

    目前,银行业管理着庞大的理财产品,资管新规的实施,显然将对银行业带来最巨大影响。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必须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并且确定了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要求其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与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分开,这是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彻底变革。

    “近几年,经济放缓,内需不足,房地产信贷调控,银行创造的货币不能通过贷款释放出去,而存款的收益率又太低,银行就把部分存款挪到表外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吸引存款,而这些理财产品,有不少投资到房地产、基础设施上,有些甚至通过信托等通道高息放出去。因为利率市场化,监管层也默许了这种做法。没想到,近几年,收益可观、风险系数相对更小的理财产品,逐渐成了投资者最心仪的投资品种。”甬城一家股份制银行产品部相关负责人称:“然而,银行的这些表外产品大多刚性兑付,这无疑将风险积聚在了银行业。”

    资管新规提出的“净值化管理”直接颠覆了原本的固定收益模式,解决了刚性兑付问题。简言之,就是你所投资的底层资产净值多少,就按净值兑付,赚了就赚了,赔了便赔了。

    资管新规之下,银行的每笔理财都要求单独建账、笔笔对应,投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都将经受市场考验。“过去,一旦遇到亏损,银行大不了挪用其他产品的资金垫付,或以发售新产品的方式去‘兜底’兑付。而今后,随着监管透明化,银行将退出垫资兑付。换句话说,未来,银行理财的风险事件会更加频繁地曝出,投资方向不对路等猫腻无处隐藏。”某银行人士称,净值化转型将对银行的客群营销、系统支持、投资管理等产生较大影响,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面临的转型压力更大。部分资产管理能力较差的机构将被迫退出银行理财市场,转向纯代销业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