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朱一诺/文 “你不懂酒,我们不卖。”法国酒庄的老夫妻一口回绝了想要买酒的郑小新。初遇葡萄酒,不懂游戏规则的郑小新吃了闭门羹,而如今,作为宁波卡特维拉品牌创始人的他不仅是拥有上亿葡萄酒的收藏家、生意人,更是能如鱼得水般品出不同品类、产地葡萄酒的行家。 品葡萄酒,不是一场你卖我买的交易,而更像是谈一场恋爱,你去接触它,了解它,懂它爱它珍惜它,它便也回馈你它的独特滋味、它的轻柔温柔、它的沉淀和意蕴。 相识:你是否真的了解葡萄酒 今年年初,对葡萄酒感兴趣的陈梓锋开始真正去认识葡萄酒。“慢慢地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叫红酒,原来酿酒的葡萄是特别的品类,原来不是所有葡萄酒都要像电视里那样醒酒,原来葡萄酒的瓶塞也藏满了秘密……”曾经,他也像大多数消费者那样喝酒却不懂酒,对于葡萄酒有许多认识误区,甚至偶尔兑着汽水喝红酒,现在他了解得越多,便也像郑小新那样,对葡萄酒越爱越深。 那么,究竟什么是葡萄酒呢? 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1996)的规定,葡萄酒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精度不低于8.5%。但事实上,在某些特定地区,由于气候、地理、传统等因素,葡萄酒最低总酒精度可低至7.0%。 中国国标GB/T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度大于或等于7.0%的发酵酒。 在宁波卡特维拉酒文化体验馆工作的雷小新,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考出了WSET(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认证品酒师资格证。她说,品酒师资格证的第一课就是认识葡萄酒品类,了解葡萄种植、酿造、熟成和瓶装。 葡萄酒这一庞大的家族,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品类? 按颜色分类,葡萄酒可以分为红葡萄酒(红酒)、桃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 按含糖量分类,可以分为干型酒、半干型酒、半甜型酒、甜型葡萄酒; 按气压分类,可以分为静态葡萄酒和气泡葡萄酒; 按工艺分类,可以分为葡萄蒸馏酒、加强型葡萄酒(如波特酒、雪莉酒、马德拉酒)和加香葡萄酒。 除此之外,葡萄酒家族里还有冰酒、贵腐酒、轩尼诗XO这些特别的成员。每一种品类的酒又会因其产地、年份、酿造、装瓶等各因素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每一瓶葡萄酒,都是独一无二的。 相恋:葡萄酒的绵绵发展史 从认识一个人到爱上一个人,你便会想读一读她的前世今生,对于葡萄酒,也是如此。 追溯葡萄酒的历史,它身后的传说与故事也是神秘莫测、真假难辨。传说古时猿猴采摘下来的葡萄放久了成了葡萄酒;《圣经》中传说诺亚是世界上第一个种葡萄、酿葡萄酒的人。而目前,多数史学家认为,人工酿造的葡萄酒大约起源于公元前7000-5000年。考古发现,最早的酿酒厂可能在现今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境内,传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波斯),即如今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北部等地后,波斯人又将其传到古埃及,接着逐渐传至希腊、意大利、法国、北非、西班牙等地的部分地区。于此同时,从希腊学到了葡萄栽培与酿造技术的罗马人,将葡萄酒传遍了欧洲。15世纪,葡萄酒技术已传及日韩,16世纪的大航海也为葡萄酒传播做了一把推手。 在中国,提到葡萄酒,少不了唐代王翰写的那首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除此之外,仿佛辉煌都是西方的,国人提起葡萄酒大多带点陌生的心虚。事实上,我国最早由文字记载葡萄栽培与葡萄酒历史也有3000多年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酒技术引入中原;大唐盛世,唐太宗推动西域马乳葡萄及酿酒工艺走入中原,葡萄酒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元代赢来我国葡萄酒发展的鼎盛时期,《元史》记载:“乳、葡萄酒,以国礼割奠,皆列室用之”,元世祖忽必烈对葡萄酒也是推崇之至;清光绪年间,爱国侨领张弼士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葡萄酒公司——“张裕葡萄酒”;如今,无论是宴客酒席,还是亲友小聚,葡萄酒带着其前世今生的沉淀活跃在中国市场,已是一种气质与品位的象征。 卡特维拉创始人郑小新认为,国内不缺好酒,可惜文化习惯和观念与西方仍有差距,从“喝品牌”、“喝价格”、“喝包装”到“喝品质”,从应酬喝酒到品酒,还有一段长路要走。电影《酒业风云(Bottle Shock)》中将军的一句话:“美食和美酒足以使平凡的一餐变成一场恋爱”被无数爱酒人士追捧。葡萄酒,无论是它绵长的发展史,还是从种植采摘到酿造装瓶的诞生历程,都值得细细品尝、认真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