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智库 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奔向“硬科技”

    记者 殷浩 乐骁立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已正式发布,意味着宁波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在科技创新上真正发力。

    今后我市将聚焦10个重大专项,即新能源汽车、智能器件/先进半导体芯片及应用软件、先进材料、高性能电机与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关键基础零部件、种子种业、科技服务等领域。预计专项总投入资金在100多亿元。通过“科技创新2025”,力争用5年时间,攻克200个左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推出100个左右战略性创新产品,催生带动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

    宁波是制造业大市,但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风起云涌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步调转换,宁波制造业发展正面临宏观环境复杂、产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重重挑战。创新实力不强,创新水平不高、创新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宁波发展的一大短板。

    靠什么创造新的发展红利、发挥新的竞争优势、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已是宁波寻求新的增长动力、谋划产业升级的新路径一道必答题。组织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就是要在战略层面抢占新一轮科技创新制高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支撑宁波高质量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

    在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眼中,物竞天择,惟有那些真正可以被继续演进的技术才能称之为硬科技。

    他的观点与此次宁波方案的指向不谋而合,此次入围的重大专项多数都是硬科技。显然这是一个经过严格而缜密的“算法”形成的科学攀高路径——

    市科技局方面透露,这个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共有600位市内外专家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重大专项的筛选、论证,累计征集了来自市内企业1500多个技术需求项目,还选择了60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实地调研,成为有史以来宁波规模最大的科技创新大调研大论证。在重大专项初步确定后,宁波还邀请科技部、中科院、工信部等国家部委机构的专家进行了严格的审议。宁波方案因其具有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的一致认可。

    可以说,这些重大专项基本厘清了宁波制造业的技术需求,为饱受“技术制约之痛”的甬企明确了技术供给的方向。

    同时,这不再是一次“单纯”的科技攻关,通过扩展人才范围与约束条件,宁波将其转变成了一条创新的招商引才路径。通过向全国广撒“英雄帖”,通过对接城市科技发展需求,宁波的招商引才,将更为精准。

    展望未来,宁波终会锻造出属于自己的“硬科技”,形成不可替代的强大优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