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观察家 面对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吉:与大象共舞

    3 与大象共舞

    张吉的合作对象还有大型央企,如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中冶集团、中交集团的房地产板块等。

    2017年,他以PPP合作的模式,与中国二冶集团共同投资30亿元,开启了甘肃省定位西市至临洮县的高速公路建设。

    张吉认为,成功者的成功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特别擅长寻求资源互补型的伙伴,进行强强联合,企业要擅长寻求资源、资本的最佳配置,要善于“与大象共舞”。要反思传统中国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从产业链的角度重新定位自己,去主动寻求上下游之间、跨行业之间的广泛合作。

    在万科、碧桂园、恒大、融创等巨头林立的房地产领域,张吉的做法是:一边追随着巨人的脚步,一边避免与巨头正面交锋,他把公司的业务定位为建筑和工程领域,而不是在房产领域,和大型房产公司错位发展。而在巨人的脚插足不了的缝隙,他会见缝插针地做一些房地产开发。

    “品牌和资本不仅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合作的媒介。”张吉说,通过资本的力量可以将很多资源集中在一起,目前他与央企合作,既稳又决。“我们要的是强,是提质增效,不是虚胖,外强中干。”张吉说。

    4 多元化投资

    象山是建筑之乡,走出了像宏润、龙元等上市公司,张吉也有做大做强的梦想。他率领企业不断向更为多元的产业渗透。

    2015年,张吉与上海张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鼎嘉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涉足金融股权投资领域,主要投资方向为生物制药和医疗等大健康产业。张吉出资6000万元。

    目前,张吉参与的股权私募基金投资了4个项目,都集中在医疗和生物制药领域,其中一个项目已在新三板挂牌。

    张吉表示,下一步,他将响应国家关于建设最美乡村、特色小镇的号召,整合多方资源,与读者集团、中国十七冶集团共同投资上百亿元,打造占地2600亩的读者小镇生态文化综合体项目。

    该项目集文化旅游、温泉酒店、大型立体景观、休闲娱乐、养老养生、生活居住、高端商业于一体,将成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文化产业区,是带动丝绸之路文化带与河西走廊文化区及陇东南文化区的关键。

    今年下半年,张吉还要与两位朋友在天水启动商会大厦的建设,明年还要参与兰州市的北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

    张吉还准备在公司推出“平台+团队”模式,让有能力的人在公司平台上一起创业,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小步走不停步,不失时机迈大步。”张吉按照这样的逻辑来经营企业和人生。他说,现在是自己学习期,涉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都是为了积蓄力量,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在金融股权投资领域大施拳脚。

    5 呼唤新商业文明

    “做人厚道,做事靠谱”是张吉的座右铭。在家里,他是一位孝顺的晚辈,他给父母及岳父母都制定了健康计划,定期带老人到专业医院做全方位的体检。在合作伙伴心中,他是一位守规则、懂规矩,重信用的人,能“吃亏”方能交到朋友。在员工心中,他是一位厚积薄发,稳字当头,以开阔的胸怀、人性化的管理,不断将企业带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当家人。

    20年的商海弄潮,使张吉更加从容、淡定。在与记者交谈中,他也显示出对新商业文明的呼唤。“没有契约精神的束缚,只会破坏商业规划和商业环境,社会需要企业家沉下心来精耕细作。有文化、有知识,懂创新、会创造,读懂时代、迎接变革,自带正能量,愿意改变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张吉说,未来的时代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系统所用的语言,既不是规则,也不是制度,而是全新的文明。

    “豪车好房只是表面的印象,没有个人内涵,会得不偿失,逐渐被社会淘汰。”张吉说,信用是一个社会结构的基石,它是社会运作效率提高的根本保证。未来个人征信、受教育程度、家庭和睦、重视优良传统、良好的口碑,都是企业家选择合作的前提。

    “未来我希望自己不单单是一个懂得市场规律、能够整合资源获取共赢、不断攀升的企业家,更希望能够从事更多社会公益事业。因为善与美,才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础和基石。”张吉说。

    对话张吉

    少犯错误就是成功

    Q:“少犯错误就是成功”,你怎么理解?

    A:一个人不可避免会犯错,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关键是吸取经验教训,少犯错。

    Q:有些做法看上去就是明显错误的,为什么还有企业会去做呢?

    A:可能是诱惑太大,也可能是企业经营决策缺少民主,那些企业管理中的“一言堂”和讲哥们义气的不规范做法,那些不受监督的决策,会让企业犯下致命的错误。“病来如山倒”,大象倒下来是很快的,并不是企业大,倒下来就慢。做企业也好,人生也好,步子不能太快、太大,刚会爬就要跑,一定要摔跟头的。

    Q:走得慢那不是会失去很多机会吗?

    A:会失去机会,但不可惜,只要在做,机会永远会有。所谓事缓则圆。20年来,我也看多了商海浮沉,每一步都想走得稳一点,一个人必须控制自己的“野心”,掌握好自己的节奏。那种一味的争抢和投机,唯金钱是图,猛打猛冲,甚至以牺牲“诚信”和“道德”为代价是走不长久的。

    Q:你怎么理解坚守与隐忍?

    A:无论做事情还是管理公司,越到后面越关键,之前的量变就是为了最后一刻的质变。“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古语都是告诫人们要坚持。飞蛾破茧,小鸟出壳,是日积月累的隐忍和坚守才有了突破。愈接近成功,愈要坚持,愈要认真对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