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财富 创享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红版主创业记

    见习记者 马欣宜

    1

    陈浪也曾是一名网吧青年。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刚刚兴起,网吧红极一时。彼时,刚从部队退伍、在宁波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陈浪,下了班常爱去网吧泡着。

    那时的网吧,生意红火。

    眼看店家摆几台电脑,往吧台上一坐,就能按小时收钱,看上去一点都不难做的这个买卖,让陈浪动了心思……

    2000年,陈浪一咬牙把工作辞了,拿出为数不多的积蓄,也开了一个网吧。

    然而,看上去很美的生意,真做起来没那么容易。开个网吧可不是放几台电脑然后收钱这么简单,经营也不是陈浪想当然的那样,往吧台上一坐就成了。

    开店初期的设备投入已经花光了陈浪为数不多的积蓄,但接下来,房租、设备维护、人工、水电……每一项都要钱。而网吧的生意,却有些青黄不接。

    由于缺乏资金与经营思维,很快,陈浪的网吧就开不下去了。

    2

    网吧刚关闭的那几个月,陈浪比较苦闷,花了更多时间在他的“精神家园”——本地的“东方论坛”上。

    陈浪爱车。没事的时候,他就在东论的汽车版块晒车,和人家讨论车。

    发帖互动多了,陈浪竟混成了版主。

    一帮爱车的人,聚在网上聊车,有时候也聊聊家常,陈浪“主政”的东论汽车版块氛围很好。

    陈浪觉着,偌大一个宁波,爱车的人越来越多,没有一个实体的俱乐部把这批志同道合者组织起来实在可惜。于是就在论坛上广发“英雄帖”,筹建车迷俱乐部。

    万事开头难,起初响应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陈浪的豪情万丈感染了不少车迷。

    慢慢地,“小奔”来了,“菠菜”来了,“本色”也来——这些论坛上赫赫有名的ID,后来都成了俱乐部的骨干和铁杆。

    而陈浪,也被车迷们亲切地称为“陈当家的”。

    当时,陈浪组织车友会的理念是,有车没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是否爱车。

    车迷俱乐部的队伍日渐壮大。到第二年,已经有固定成员300来号人,最大的60岁,最小的18岁。

    他们中大多是从网上“落网”的,但也有慕名而来、朋友介绍以及“半路出山”(在行车途中被车队活动所吸引)的。平时,大家在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各项越野活动之余,也交流着各自开车、停车、保养车乃至修车的经验,气氛很融洽,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一度引来不少媒体报道。

    “陈当家的”,也成了一个网络红人。

    3

    随着参加俱乐部的车友越来越多,组织线下活动需要的开支也不断增长。

    陈浪便琢磨着,能不能把资源转化一下,找个变现的方法,让俱乐部更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他想出来的办法,在今天看来,其实挺超前的——付费会员。

    一天1块钱会费,就能享受俱乐部的所有活动、社群,还可以享受俱乐部提供的代驾、保养、停车等服务。

    “这大概是宁波第一个营利性质的俱乐部。”陈浪说。

    2001年,他拿着材料去工商局注册,工商局的人还没见过他这种形式的,问他,俱乐部还能开公司吗?

    但这个时候,陈浪做了一件比较盲目的事——没有明确区分车友会会员与非会员之间的权益,入会也没有什么门槛,“来的自由,去的潇洒,没什么约束”,有活动了,是不是会员都可以报名参加,费用AA。

    这导致俱乐部最吸引人的资源,不用花钱也能得到。

    渐渐地,交了钱的会员们感到交不交这个钱都一样,第二年就不肯续费了。

    会费越来越难收,但是俱乐部的维护与运营的开销并不是小数目,每次搞活动,要提前踩点、安排、联系,也需要成本,这笔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由包括陈浪在内的几个俱乐部元老均摊的。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后期,俱乐部的经营愈来愈入不敷出。2005年,这个曾经宁波本地最有影响力的车迷俱乐部,宣告解散。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