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温冶炼,36000次锤打……”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以后,章丘铁锅一夜之间蹿红。但仅过去了4个月,红极一时的网红章丘铁锅突然“遇冷”,不仅产品出现了滞销,甚至很多跟风的家庭小作坊也纷纷关门。 2月19日晚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讲述了章丘铁匠师傅传代打锅的故事,解说词用各种数字描述了手工制锅的匠心独运。 这部纪录片播出以后,章丘铁锅一夜间成为“网红”,还点燃了网友的消费热情,为了购买一口正宗的章丘铁锅,全国各地顾客慕名来到章丘。据了解,章丘区相公庄镇的省级非遗传人铁匠牛祺圣,一周内接待了近千人次,订单排到了2019年3月。 6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河庄村实地探访,通往该村的道路两侧电线杆上悬挂着有关章丘铁锅的广告牌,村庄主要干道上也有很多类似户外广告,上面注明是章丘纯手工铁锅,还留下了电话号码。 “原来,我们村只有两三家打铁锅,春节过后就多了起来。”河庄村一位村民介绍,章丘铁锅火了以后,他们村制作铁锅的家庭作坊突然多了起来,由原来的两三家增加到40家左右。 “整个铁锅就是用一块铁皮一气呵成,一个人一天顶多能完成一口铁锅。”河庄村村民刘健(化名)在春节过后雇了五六名会打铁的老人制作铁锅。刘健说,制作章丘铁锅需要经过7次热锻和5次冷锻以及3.6万多次锤打,然而有些家庭小作坊会偷工减料,一些家庭作坊甚至利用机器生产,质量良莠不齐。 “造假的太多了,已经乱了套,现在几乎把章丘铁锅的牌子搞砸了。”刘健说,由于诸多乱象存在,他们所生产的章丘铁锅出现了滞销。 “不干了,早就不干了,我们就生产了20多天,卖不动啊!”刘健说,章丘铁锅最火的时候能卖到六七百元一口,但由于生产铁锅家庭作坊增加以及以次充好的铁锅进入市场后,章丘铁锅的单价降到了三四百元。 “以前一天能卖20多口铁锅,现在一天能卖一口锅就不错了。”河庄村村民白师傅同样是在春节过后开始制作章丘铁锅,他说,他们村最多时有40多个家庭作坊制作铁锅,4个月后只剩下三四家,其余那些家庭作坊已经关门。 据了解,这些家庭小作坊大部分没办理生产经营手续,章丘区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并将进行严格的行业整顿。 生活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