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劳育聪 见习记者 马欣宜 常江是河汉咖啡的老板,目前在宁波拥有三处咖啡店。他说,自己或许是咖啡店中话最多的那一个人。这一点不假。在宁波的精品咖啡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后,常江积累起了江湖名声。总有慕名而来的小青年找到他,睁大充满干劲与憧憬的双眸问他:“我该怎么在宁波开个咖啡店?” 本以为他会像个布道者般娓娓道来一个氤氲着醇香的咖啡梦,然而收到的第一句回答,往往是:“珍爱生命,远离咖啡店。” 常江并非不爱咖啡,只是,在他眼中,开精品咖啡店绝非是个荡漾着小资情怀的美差。 叫嚣着要做精品咖啡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常江会事无巨细地将一个个问题摊在他们的面前——这不是一个乌托邦,这是一笔一分一厘都要计算清楚的账。 A 独立咖啡店的华丽扉页 常江与精品咖啡店“相爱相杀”的故事,要从2011年开始说起。 当时,刚刚从外贸行业出走的他正处于过渡期,寻思着下一步涉水什么行业。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转头看到了自己从国外带来的一些小杂货。“如果能开个店卖卖这些小杂货就好了。”带着最初外贸人的目光,常江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入了咖啡这一行——第一家店开在银亿时代广场,上下两层一共160平方米左右。这也是河汉咖啡的“老祖宗”。 一边卖卖咖啡,一边卖卖国外的各种小杂货。这个概念回首起来颇有几分眼下“买手店”的味道,想法还挺超前。而对于当年莽撞入行的“愣头青”来说,这可跟现在说的“精品咖啡”概念差得太远了。 “完全谈不上精品咖啡,甚至,我知道自己咖啡做得很差。”虽然在国外经常喝咖啡,但常江毕竟不是一个专业的咖啡师,所以自己上手捣鼓各类咖啡器具,完全无法控制出品的品质。有时候也会听到有顾客一面喝,一面吐槽:“不好喝!”常江摇摇头,没法否认,但一到休息时间就去四处学习,几度到焚膏继晷的地步。 随着技艺逐渐拔高,他也承认,对于咖啡店来说,2011、2012年还算是个不错的年份。那个时候,宁波人们开始对传统型的商务咖啡馆出现了疲态,转而对环境雅致、咖啡品相完美、餐品档次高的咖啡店表现出十足的兴趣,这对于常江以及与常江差不多同时进入咖啡行业的人们来说,是个巨大的契机。 在常江眼中,这是宁波独立咖啡店们编年史上最华美的一页。除了河汉咖啡以外,柔木咖啡、本雅明咖啡等各种独立咖啡馆,用独特的装修风格塑造了极具品牌个性的环境,并且提供了各类丰富的餐食,面积不小,也能从众多商务咖啡馆的手中抢来客人。 “来的主要是一些文艺青年,多数来这里度过晚上的时光,喝咖啡的、喝茶、吃夜宵的什么都有,甚至还有为吸引小朋友准备的木马”,常江回忆道这段“黄金时光”,“那个时候咖啡馆就是一个很多活动和信息的集合场所,综合性越高、个性越鲜明的咖啡店越是出挑。”鼎盛之时,常江的店一个月有26天有沙龙活动。 另外,那时的咖啡店还兴在各区布点。他也做过这样的尝试——立马在鄞州利时百货附近开了第二家河汉咖啡,此后还在世纪东方对面盘下一间小铺子,在天一广场也扩张出一个100平米左右的大店铺。不仅如此,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他在2013年自称头脑一热购入的一台咖啡豆烘焙机。体型之巨,直到现在依然是宁波最引人注目的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