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报道 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尴尬的充电桩

桩位被侵占。记者 乐骁立 摄
2015年4月,甬城首批地下电动车充电桩在海曙月湖盛园地下车库投用。记者 许天长 摄

    记者 乐骁立 实习生 林薇薇

    宁波占有量最大的充电桩平台特来电与星星大打价格战?宁波的充电桩使用率不足10%?桩企盈利能力不足,一肚子苦水……

    上周的东南商报关注了新能源车市场,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原来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一起快速成长的充电桩行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期商报就来聊聊宁波充电桩那些事。

    使用率不足一成

    消费者买新能源车的最大顾虑是什么?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充电的便利度。因此,国家主管部门在新能源车市场推广之初就提出了“桩先行”的要求。

    按照主管部门的预计,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500万辆。按照“适度超前”“一辆电动车配置一个充电桩”的思路,《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要在5年内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

    2017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通知》,计划在2017年内建成充电桩90万个。

    截至上月,宁波市共有上牌新能源车1.8万辆左右,公共区域充电桩4400个左右,其中特来电建桩近3000个,星星约500个,宁波本地桩企新胜中压永易充、宁波绿捷新能源、慈溪云充等10余个平台分包剩余数量。

    按“一车一桩”的规划,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但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宁波的充电桩使用率仅在10%左右。这又是为何呢?

    记者近日走访了我市一些充电场站,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也许可以解释使用率低的疑问。

    问题一 被占用

    新能源充电车位被内燃机车占用,这已经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大问题。根据《广州日报》上周的报道,在羊城,近四成充电桩被占用。

    而宁波的情况也类似。在宁波特来电东部新城新府银座场站,8个桩位中4个被占用。在雷迪森、泛太平洋、逸东豪生等酒店地下停车场中,不同平台的充电桩位被占用现象也屡见不鲜。

    问题二 “僵尸桩”普遍存在

    除了被占用外,“僵尸桩”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本周二下午,记者通过特来电的APP导航功能来到了朝晖路充电场站,APP上显示8个桩头,4个正在使用,4个闲置可以使用。记者随机选择了一个桩位扫码充电,但拔出充电枪后,系统提示桩头故障,无法充电。

    记者询问了在一旁充电的几位曹操专车司机,他们都表示无论是特来电、星星或是其他平台,这种情况都时常发生。特来电的桩多,碰到类似情况的概率就大一些。

    此外,他们表示还经常碰到充了一半跳闸的情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