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观察家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区电梯有了风险管理师

宁波保险新体验:从事后赔偿转向全程保障

    记者 徐文燕

    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试区建设两年,我市推出保险创新项目近百个,领先全国、全省。

    从社会治理、经济建设到民生改善,保险创新的基因与这座城市不同的场景交融在一起,不断给市民带来全新的保险体验。

    从始于2年前一部电梯的变化,我们解码植根在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创新驱动。

    1 温顺的电梯

    7月的宁波,天热得特别早。早上7点半不到,郑强就从鄞州都市森林小区赶往单位。

    小区已交付10年,他住在13楼,上下班都得用到电梯。一到夏天,郑强就会想起两次不太愉快的经历——小区电梯在高温天突然罢工了,自己被闷在里面等待被救援。

    看着电梯不断变化的楼层数字,郑强下意识掏出手机,扫了一下贴在轿厢上的二维码。手机上显示,这部电梯每个月都会做2次维保,最近两次是在上个月的2日和25日。

    从13楼到1楼,电梯运行平稳。

    2年前,这部电梯的脾气可不小——开关门时,都会发出“卡啦卡啦”让人心悸的噪音。郑强说:“哪像现在这么温顺,上下班,笃定!”

    2年前的8月,郑强和近2000户邻居成为全国首个电梯综合管理保险试点的受益者。

    此时,宁波刚刚获批成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一个保险创新的摇篮,从经营理念、科学管理到制度创新,都孕育着新的变化。

    2 新出的职业

    距都市森林4公里之外的人保财产宁波市分公司,90后小伙钟舒正在实时查看都市森林78部电梯的运维情况。

    钟舒曾是一家知名电梯品牌宁波区域售后经理,现在担任人保专职电梯风险管理师一职。

    保险公司承保的每部电梯关键部位都被植入了芯片,可以将电梯维保数据实时传送到后台。

    钟舒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监控数据,对电梯进行“望、闻、问、切”。

    他说,电梯的运行状况与是否及时维保密切相关,如果维护频率高,细小的隐患能及时发现,就能预防大问题的发生。按照规定,一部电梯每个月要进行2次维保,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电梯存在维保不及时或不到位的情况。

    现在通过后台监控,哪部电梯的维保人员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场维保,系统上就会一目了然。他们会提醒维保人员及时服务,如果维保人员的服务不给力,他们也有办法,因为维保费用在他们那呢!

    除了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管外,电梯风险管理师还要上门巡查。

    最近,钟舒就在巡查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隐患:这个小区建造时间比较早,并排的两部电梯通过隔断梁隔断。他在巡查井道时发现,其中一根梁已经坍塌,坍塌处只用几根木头和钢丝简易地捆绑,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隔断梁发生倒塌,就可能砸向电梯轿厢,后果不肯设想。在跟物业沟通后,最终他们联系到了住建部门,找来了当年的房产开发商。

    上月底,这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作为这两年宁波新出现的“行当”,电梯风险管理师服务于宁波首个风险管理实验室。

    2016年6月,综试区获批后,宁波保险行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保险能为社会治理、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做些什么,成为讨论的课题。

    “传统保险都是以卖保险为主,履行保险合同的赔付责任,也就是出险了,赔钱!”人保财产宁波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俊说,这样的模式对保险公司来说太单一。保险除了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功能外,最大的一个功能是风险管理,但这个功能国内保险公司很少有突破。

    在国家保险创新综试区的创新摇篮里,“保险+服务”让他们找到了探索新的路径和科学的方法。

    人保的想法是,从承保项目的保费中建立一笔防灾防损的资金,这笔资金用于过程的风险管理、监控、培训等方面,目的是去做风险的减量管理。保险公司通过风险管理服务,让风险降低,对投保人来说,肯定也是个好事。

    但做风险管理,不能闭门造车,风险的规避体系建立怎样,保单怎么做,要收多少钱,需要科学依据,由一个机构或组织,对原来的数据、行业性的风险进行提炼,做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出具风险减量管理方案。

    2016年,在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正式挂牌不久,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首个产品创新中心在人保宁波市分公司成立,随后,宁波国家保险综合试验区成立了第一个风险管理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电梯。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