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旭辉 今天的宁波,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经历了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有了长足进步,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指日可待;城市的边界大大拓展,从鼓楼、三江口到鄞州新城、东部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民众财富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之速,相信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 然而,当下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全球科技创新变革加速,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之更新迭代的速度令人目眩,如果把宁波放置于中国、全球的发展趋势背景下,不管是经济结构、发展方式还是城市的建设、民众的生活消费诉求等,宁波相比国内、国际的先进城市,差距渐显并有掉队的可能,各方面都面临重新思考、重新定位、重新寻路的问题。 当然,机遇总与挑战并存。不管是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还是在长三角一体化、杭州湾世界级大湾区建设、杭甬“双城记”、宁波都市圈等区域战略中,宁波的位置都是极其重要的。宁波的未来,充满了巨大的机会。 那么,未来30年该往哪个方向走?又该怎么走? 前日市规划局公布的《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宁波2049”),给出了初步答案。 A. 目标愿景 打造全球门户城市 “宁波2049”为30年后的宁波绘下了这样的画像:一座开放创新、幸福宜居的全球门户城市。 这个大的目标愿景,又分为三个更具体的分目标,即要把宁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开放世界港城”“创新活力智城”“宜居文化名城”。 基于这三大分目标,“宁波2049”明确宁波城市的功能定位,为“一枢纽、三中心、一家园”。 “一枢纽”,即链接国际的全球枢纽。宁波要强化链接国际的能力,建设全球重要战略资源配置中心,打造全球枢纽,提升在国际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三中心”,分别是开放包容的贸易中心、科技活力的创智中心、享誉亚太的文化中心。具体而言,宁波未来要强化港通天下的开放优势,重塑包容的营商商贸环境,提升金融、保险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中心;要强化制造优势,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推动创新活力,打造国家级创新智造中心;要传承文化特色,彰显人文魅力,提高宁波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享誉亚太的文化中心。 “一家园”,为山海宜居的幸福家园。宁波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山海生态环境魅力,提高城市空间品质,优化公共服务质量,营造山海宜居的幸福家园。 “宁波2049”是对于宁波所面临挑战和机遇的回应,也是基于对宁波历史人文底蕴、自然资源、发展历程、现状优势及问题的深入调查、分析、研判,并把宁波未来30年的发展置于浙江、长三角、中国以及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下予以观照,所作出的战略规划。 一个基本的共识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从国际规则的参与者跃升为主导者,到2049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主导国家,中国的城市将成为世界城市的“主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的城市地位,显然也应着眼全球网络,从中国的宁波走向世界的宁波。 而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以及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格局的角度审视宁波的位置,构架 对内、对外更加开放的平台,积极对接上海,推动杭甬一体、唱好“双城记”,联动义甬舟,辐射带动宁波都市圈发展,共建世界级大湾区,都应该是应有之义。 再从宁波城市本身而言,以科技创新、城市回归为“人的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等长远趋势反观当下,则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智造创新之路,应该在城市建设中更加强调绿色、人本、包容与更完善的公共配套及服务——即更加宜居,也是没有疑问的。 宁波显然也有往上述方向发展的条件和优势,包括: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港口,实力雄厚的制造业和活跃的民营经济,有以河姆渡文化、阳明心学、藏书文化、商帮文化、海洋文化等为代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很少见的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像长三角城市中最长的海岸线、优美的海湾、宁静的湖泊、幽然的山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