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报道 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30年后 宁波的县市全变成区

    记者 程旭辉

    城市空间谋划要“先布棋盘再落子”。以长三角为棋盘,宁波是棋子;以宁波市域为棋盘,则各区、各镇为棋子。

    接下来的30年,宁波大市这盘棋要怎么下?这里面的问题,包括如何利用土地,如何确定人口规模,如何拥江、揽湖、滨海,如何架构一个大市范围的理想空间格局,如何在交通上快捷连通全市各地,等等。

    总人口不超过1200万人

    按照规划,到2049年,宁波市域常住人口约1000万,即相较今天,未来30年宁波常住人口增加约200万人;全市总人口则控制在1200 万人。

    作为资源约束的重要内容,未来30年,宁波全大市的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100平方公里,即相较现在净增约20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今后可用土地将不会太过充裕。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200平方公里,增量约180平方公里;乡村建设用地不超过400平方公里,相比现状减量80平方公里左右;交通运输等用地在430平方公里左右,净增量约100平方公里;工矿及其他用地77平方公里左右,与现状基本持平。

    值得关注的是,“宁波2049”特别强调要锚固生态保护底线,力争2049年锚固市域(陆域)不低于53%的基本生态空间,总面积4985平方公里;其中,生态保护红线1687平方公里,占比约18%。海域的生态保护范围,未来也将逐步纳入生态底线进行统一管控。

    “宁波2049”还提出,宁波要主动加快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将慈溪市、余姚市、象山县、宁海县撤制设区,推动宁波市域发展模式从过去的“板块经济”走向“都市区经济”。

    如何拥江揽湖滨海?

    按照“宁波2049”,拥江的重点,是建设“三江口+东部新城”中央活动区,用人文重新定义中心区,以“让船回来、让车走开、让人坐下”的营造方式,打造最具活力和特色的中央区,提升城市美誉度。揽湖的重点,是建设东钱湖,集聚文化创意和文化交往功能。

    滨海,是要推动发展模式的转换,重点是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这三湾的转型。其中,杭州湾要做成智造湾区,建设前湾新区,重点整合杭州湾新区、中意产业园、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推动环湾智造升级,减少乡镇低效分散工业。同时,增补城市服务,从单纯港口生产功能走向“+服务”、“+生活”,强化慈溪、余姚城区及杭州湾新区核心区的城市功能和生产服务功能。

    象山湾定位为新经济湾区,要建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国际滨海型新经济湾区。具体内容包括:清湾区水质,关停沿岸低效工业,禁止污水排放,加强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控制水质和水温;建设象山港国家海湾生态公园,谋划新经济动能。

    三门湾则要预留好发展空间。宁波与台州将一并推动三门湾地区生态、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培育绿色产业和新兴创新型产业。近期,三门湾区域将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控制大规模的传统制造产业发展。

    一主两副多中心 三江三湾大花园

    “宁波2049”给出的市域理想空间格局,是“一主两副多中心、三江三湾大花园”。未来30年,宁波大市将按照这样的空间格局,来开展建设和功能的落定。

    一主为主城区,包括海曙、江北、鄞州、北仑、镇海、奉化在内的都市核心区。它将集聚核心功能,打造全球城市功能与活力的集中承载区,承载“一带一路”国家使命,引领全球门户城市建设。

    主城区的中心,是“三江口+东部新城”中央活动区,承载宁波作为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如金融、保险、商务、文化等。另有四大战略功能性地区,分别是栎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东钱湖世界级文化湖区、梅山“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

    两副为市域两大副城区,即北部余慈副城区、南部宁象副城区。余慈副城区,包括余姚、慈溪和杭州湾新区,主要承载智造创新功能。南部宁象副城区,包括宁海、象山,主要承载生态人文新经济功能。

    多中心,是指由中央活动区到战略功能性板块再到特色功能节点的网络化的城镇中心体系。

    三江,即围绕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及其支脉水系、湖泊,建设城区的蓝绿网络,将优质的滨水岸线与资源留给市民,把宁波塑造为世界级滨水魅力城市。

    三湾,即以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为核心,保护宁波的海洋生态蓝底,将湾区作为发展模式转换和城市动能转型的重点地区,强化三湾地区的生态管控与修复,功能上实现从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跨越,空间上实现从老沿海时代走向新滨海时代的跨越。

    大花园,包括四明山-天台山、翠屏山、太白山、蒙顶山等区域,重点是保护生态,同时推动乡村振兴,打造最具魅力的美丽花园和精神家园。

    此外,“宁波2049”提出要建设“轨道上的宁波”。未来宁波大市范围内,将通过三类公共交通——市域快线、市区轨道和片区局域线,互相连通、快捷到达。

    其中,市域快线将实现中心城与奉化、杭州湾、梅山、余慈、宁象等地区的半小时可达;市区轨道要实现三江片轨道站点600米步行范围覆盖率不低于90%;片区局域线采用中运量公交的方式,重点承担片区内部5~10公里的交通联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