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凌琳 近来,互联网金融行业频频暴雷,牵动着投资者的敏感神经,“雷声”阵阵,难免乌云遮日。7月6日,一套名为“天罗地网”的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在甬正式上线,让宁波投资者眼前一亮。这张旨在让非法金融无处遁形的“天罗地网”威力究竟多大?投资者又能受益几何? A 国内P2P平台频频暴雷 7月9日晚间,深圳互金平台钱爸爸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多家平台相继出现了逾期和兑付困难,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导致平台部分出借者出现回款延迟的现象,目前,经侦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据悉,该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325亿元,累计交易次数超75万笔。这样一个百亿规模的平台一夜之间暂停运营,对外界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而就在此之前,这样的“闷雷”在互联网金融业早已响成一片—— 除了“重灾区”杭州9天“暴雷”14家平台(得宝贷、牛板金、佑米金融、金柚金服、云端金融、小九金服、惠盈理财、祺天优贷、人人爱家、快鱼金服、饭饭金服、多多理财、投融家和萌小薪)外;上海的善林财富、唐小僧、意隆同样令一大波投资者心惊肉跳;随即,南京亦“雷”声不断。而记者从第三方数据平台看到,7月上旬,除了钱爸爸外,深圳还有零钱罐、有美信资产、小金库等平台触雷……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上月停业及问题网贷平台数量达80家之多,创下今年单月问题平台爆发的最高峰。 有投资者形象地比喻:“互联网金融的投资就好比玩扫雷游戏,尽管已经知道有雷,却不知道埋在何方,就等着一朝踏错……” 而接二连三的暴雷,让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挤兑压力的骤增,使得隐藏在平台背后的不合规操作进一步暴露,平台危机从而更加频繁地出现。 B 宁波撒下“天罗地网” 在这场波动中,宁波的监管部门及时上线宁波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给了投资者一个有力的发声——7月6日上午,这套名为“天罗地网”的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正式上线,充分发挥了社会综治力量,在国内首创了“互联网+网格化”模式。 据悉,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快速发展,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这些风险隐患线上线下交织,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强,给我市群众、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面对量大面广、复杂多变的金融风险隐患,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现代化的金融风险防控平台,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变得尤为重要。 记者了解,在这套系统中,“天罗”就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平台,接入各类金融监测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金融风险实时线上监测体系;而“地网”则是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接入网格排查信息和相关管理部门监管数据信息,形成金融风险排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线下监测体系。 据悉,系统在全国最早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模式,具备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处置、机构监管、统计考核等五方面功能。在风险监测方面,系统对网上舆情、互联网广告等实时全网监测;对相关机构虚假宣传、产品收益率过高等异常行为持续跟踪,网格长、网格员会对当前存在于辖内的类金融机构(诸如基金公司、财富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企业等)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排查,通过手机APP采集信息,建立“一企一档”数据库;在风险预警方面,系统则依据核心预警指数模型,生成风险预警“天罗地网”指数,分析相关机构股权关联和重点人员情况,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高危、高风险信息;在风险处置方面,有关部门则通过工作会商和任务指派,将风险监测结果提供给相关地区和部门进行处置,对于低风险事件实时处置,中风险事件限时处置,高风险事件适时启动工作会商,且处置流程、进度等全程在线反映;在机构监管方面,则针对地方金融机构研发设立监管 模块,通过数据采集功能,结合监管部门监测系统,逐步实现对多业态行为的非现场监管;而在统计考核方面,则定期形成风险评估报告,通过手机APP将风险评估报告、风险处置情况、日常考核进展情况及时推送至各地各部门,压实工作责任。 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纳入系统监测的工商注册企业数已达37万余家,其中,类金融机构2万多家,在运营平台170家;全市的网格数达12174个,网格员6万余名,上报金融事件共计13512起,其中,已发现金融风险点近百项,预警高风险机构10余家。 对于互联网金融,系统会对纳入监测的平台的合规性、高管情况、关联企业、信用以及网络舆情等方面予以监测,通过大数据发现问题,一旦出现风险,便会通知公安部门介入约谈、监控,全力杜绝跑路事件。据反馈信息显示,就目前看,这些金融事件中,有90%都可在乡镇街道一级得以妥善处理。相关人士表示,金融的本质无外乎信用,一旦失去信用,造成恐慌,企业十之八九会不胜挤兑压力,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因此,对于监管部门而言,监管的第一要务就是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