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智库 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宁波该当何为?

    C 长三角要形成区域性的创新集群

    问:有数据表明,目前,宁波的综合创新影响力位居全国第21位(不含京 、沪),去年宁波的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仅为2.35%,这个比重远低于京、沪、深、汉、津、宁、杭等城市。在当前的全球形势下,您认为推动宁波提升创新动力、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应当从何处入手?

    王忠宏:创新活动要在开放式创新的环境中有效开展,应有效融合研发机构与企业或创意提出者的支持与合作,这就要求区域要有完善的创新流程、创新管理,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科学园区、科技园区以及区域创新集群是三种不同的创新加速平台。

    其中,区域创新集群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创新资源网络,打造区域和国家竞争力。政府机构,服务组织、科研机构、研发中心,以及其他行业支持体系,都是区域创新集群的要素。只有所有要素有机集成,才能形成区域性的创新集群。

    问: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口占全国1/6,经济总量占全国近1/4,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以上,相当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您认为当前应如何理解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王忠宏:长三角地区的面积、人口、经济增长率综合排名已在世界主要城市群中高居第一,但是地均GDP、人均GDP、人均专利数却远远落后于英国大伦敦地区、美国旧金山湾区城市群、日本关东-关西地区等,甚至弱于我国珠三角城市群。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视角下,它更应该被理解成一个经济地域概念,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长三角一直以产业配套能力强而著称,近年来也正从同质化竞争向同城化合作转变。长三角协同创新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发展水平的跃升,长三角创新发展日趋国际化,区域协同发展诉求也日益高涨,这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据显示,长三角的人均经济和创新浓度指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区域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机构、人才、项目的竞争上,更重要是最终应体现在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上。

    未来十五年,长三角可把提升经济的创新品质作为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加强产业发展的创新浓度和智力密度放在首要位置。除了加强产业协同外,提升对群外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以及群内各城市间的智能协同力和创新要素的智慧组合力。

    长三角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发展要素由劳动力资本向创新要素主导转变,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由靠资源、廉价劳动力向靠创造价值转变,资源配置由强调产业链、创新链向协同转变,创新群体从过去仅仅关注科技界向让全社会广大民众都能享受到科技的收益转变。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主要是打破各种要素之间流通的门槛、壁垒,实现便利性。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机构、人才、项目的竞争,更重要是体系的竞争,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共赢。宁波要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谋方位置,引领和共筑世界级大湾区,尽早推动甬舟一体化,以提升宁波城市地位,辐射带动宁波都市圈。

    D 硅谷、以色列的成功因素值得宁波借鉴

    问:硅谷和以色列是全球最知名的创新创业热土,宁波未来的发展能否借鉴它们作为科创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

    王忠宏:硅谷的成功在于构建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生态体系。培养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创新创业氛围,构建发达的风险投资市场,有着高素质的人才团队,而且流动性非常强的劳动力市场,培养一大批专业化创业服务机构。

    以色列创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政府的支持,主要是在初期阶段,这时也是新兴技术最需要支持,投入风险最高的时期。以色列不会让创业者一直充当投资者,而是通过扶持使他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低。在以色列,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从发明到创新的流程得以实现的关键,这一体系可以自我更新、不断循环,使得国家得以很好转型,发展为领先的全球创新中心。

    宁波要建立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首先在于有资源和空间的支持,这些资源首要的是创业者、工程师、研究机构和研究大学;其次是政府的支持,通过扶持使创业者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低;第三,初创企业和大公司;第四,能够在大学里自由流动的人才;第五,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开放协同机制;最后,还要有一个从发明到创新的流程,这个流程把资源优化组合塑造为创新,这就是初创企业所能生存并繁荣的一个环境。

    E 柔性的产业政策需要智库发挥作用

    问:政府在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提供功能性产业政策。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社会力量也正在积极发挥作用。您怎么看待产业发展中发挥智库机构的作用?

    王忠宏:实际上,产业政策分为刚性的产业政策和柔性的产业政策。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政策基本上是刚性的,由政府颁布并推动实施。然而,政府部门专注于事务性工作,往往缺乏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及时做出响应的能力,这时可发挥柔性的产业政策的作用,可借助智库机构。

    专业的事情,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做。高端智库引领高质量发展,依托智库机构对未来技术方向、产业分布、产能投资等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和发布,对于全社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搭建资源聚合平台,智库不仅是专家智慧集合体,还将形成一个“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服务平台。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结合宁波发展“十四五”规划前瞻性问题,围绕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智能经济、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等方面选题,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这对于充分调动国家高端智库力量、有效整合智库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成为地方媒体与国家高端智库合作的先行点、示范点、创新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