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应试教育,可以走得更远 人物:Amy 职务:英文教育机构创始人 在2013年创立吾微英文学校之前,Amy已在一所公立学校从事了13年的英语教育。当时的她,曾多次带领英语功底深的学生参加全国性的英语竞赛。竞赛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拿到话题后做英语即兴演讲。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台下的评委老师有不少来自清华、北外的专家,在他们的评价中,只有地道的语言表达才能从竞赛里脱颖而出。然而,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方面还是有些弱的。” Amy开始反思: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英语教育,许多学生即使通过了高考和大学英语考级,依然“不会说”“不敢说”?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Amy意识到,只有地道的语言“输入”,才能带来地道的语言“输出”与“表达”,而这种语言输入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更为深刻。有了这样的理念,Amy决定自己开办机构,为幼儿带来更多的“语言感知环境”。 如何给孩子们带来英语学习的情境?Amy将英文原版绘本阅读选为了这一理念的入口。她认为,听读带有故事情节的英文绘本,不仅能让孩子“听得清”英文的输入,还能将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意识到文字与图像的对应关系,透过语言这扇窗口,打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之门。 教育创业之路也是一条漫漫求索之路。在Amy的印象中,宁波本地市场上面向英语的培训机构,早在十余年前便已风生水起,一些英语教育连锁品牌主打的“外教课”模式也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但在Amy看来,她要走的路不是传统的应付考试,更不是机械背诵: “有一些家长会认为外教课能带来纯正的发音,能让孩子地道地学会口语。但如果外教只从主题出发教孩子诵读,孩子从中学到的只能是模仿和重复;如果培训班只是要求孩子背会碎片化的单词,就会割裂完整的语块。”Amy说,“我们把市场定位成希望孩子将来出国读书的家长,以英文原版阅读和英文阅读能力培养为核心,不仅培养他们用外语思考的能力,还希望他们能成为中英文阅读同步进行、有远见、有包容心的世界公民。” 独辟蹊径后,要想闯出一片天地实属不易。用Amy的话讲,这个行业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非常高,一旦招生跟不上便会一事无成,所以他们也在不断试错和纠错。 在机构兴办初始,Amy曾经只想把公司作为绘本阅读场地,但因为孩子阅读并不够主动,这才有了教师们更细致的引导和活动组织。在这几年里,Amy多次奔波于中美两地,将美国小学生“PBL教学”的思路带回国内,让孩子们学会从问题出发,与他人协作探索以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上周,吾微的小学员们正围绕着“如何健康饮食”的主题,跟着教学老师,用英语把完整的句子说出来。 “一心做教育”的Amy在业内获得了口碑。除了教学之外,Amy也在以开设讲座等形式做推广。“在教育行业,口碑非常地重要,我们有大约九成的学生家长都是慕名而来。在家长过来后,我们会向他们讲述我们的教育理念,所幸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还有家长说这才是英语正确的打开方式。”Amy说。 厚积,方能薄发。2017年,吾微英文学校落地于世纪东方商业广场。随后,机构将吸引其他城市的加盟,把引进的英文绘本和积累多年的教研经验推广至全国。现在,Amy已经接到了来自杭州、西安、哈尔滨、福州等多个地区的合作橄榄枝,合作方均是她在英语教研群里志同道合的伙伴。 “教育是一件很‘厚’的事,要不断钻研学习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我们相信,要想改变目前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民办机构还可以走得更远。”Amy说。 这行更像精耕细作的农业 人物:Cindy 职务:少儿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 连锁英语培训机构有加盟和直营之分,在艺术培训行业亦是如此。蕃茄田艺术,便是一家2009年成立于上海,在全国已有600余家布点的少儿艺术学校。2015年,多年从事艺术教育行业的Cindy,将蕃茄田引进到宁波。 为什么会想到在宁波加盟蕃茄田?作为一个故乡在宁波的艺术爱好者,Cindy说:“国内的艺术教育起步比欧美国家晚,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课也会被其他科目挤占,孩子的美术启蒙是不够的。上海的艺术教育比宁波领先了很多年。当我在上海发现了好的课程后,就希望它能被更多的人知道,自然而然地就想把它引进宁波。这大概就是教育者的情怀吧。” 在Cindy看来,蕃茄田的课程与市场上其他美术培训班的区别在于,它主张“让孩子画得像个孩子”,让他们自由地在画面中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而传统的美术培训,则不免有“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之嫌:从勾线到上色,孩子的一笔一划都要符合老师的标准,但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画作可能会千篇一律,体现不出个性。 Cindy举了这样的例子:“我们曾经收到一个主题为‘桃花源记’的作品,画纸上只有一个戳破的洞。按照传统的想法,桃花源是不是应该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将画纸戳坏并不得体。可是那个创作的孩子是这样说的:‘老师,这个洞就是桃花源的入口啊!’” Cindy的想法一开始并不容易为大多数家长接受。2015年蕃茄田刚在宁波成立的时候,曾经一度面临招生困难的局面。好在三年后,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认可这种教育形式。再加上媒体推广和线下活动的助攻,目前的蕃茄田已在宁波开设了三个校区。 然而,家长认可的欢喜之中也有无奈。“虽然年轻的父母是愿意了,但他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带孩子。暑假来陪孩子上学的往往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我们教学时,就会有爷爷奶奶们进来不解地说:‘你画的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画得一点都不像?’”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Cindy甚至觉得发生得多了也就“无感”了。 家长的不解不仅是代际差异的问题,Cindy认为还和目前教育行业弥漫的功利和焦躁有关:“很多家长都希望教育培训能让孩子马上学会某个技能,结果导向非常明确,比如学完后就能通过考试或考级、画完后的作品能把真实的物体临摹得非常像。但是鲜有人意识到,画画本身就能让孩子专注投入释放情感,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好的情绪疏导,还能让孩子从艺术出发了解背后的人文历史。‘画得像’——抑或是画得符合某个规定的标准,并不应该是学画画的终极目标。” 在Cindy眼中,宁波在这一方面和上海的差距也很明显。“在上海和欧美国家,能够看到市民们对世界级艺术展览热情高涨。可是在宁波,非但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展会,即使是商业综合体引进的小型艺术展,相比较艺术性也更注重商业化。虽然宁波经济基础很好,但文化氛围还是落后了些。没有了文化氛围的大环境,大家对文化教育的认可也就有限了。” 但未来依然是充满希望的。“教育市场的培育是个漫长的过程,它应该更像精耕细作的农业,而不是流水线的工业。餐饮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一炮而红,可是教育市场的培育只能是漫长的。我们也在不停地不停地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和老师一起了解、一起尊重孩子在艺术中的成长。”Cindy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