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观察家 大事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起征点上调到5000元后

宁波超半数城镇就业人口无需缴个税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周晓静

    6月19日,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拟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月(6万/年)。

    作为直接对个人征收的税种,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个人所得税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有多少宁波人受益?

    1 56%宁波城镇就业人口将不再缴个税

    据统计数据,目前,宁波市缴纳工资薪金等4项劳动性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口(即纳税面)的比例约为70%,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月后,纳税面将降至14%,也就是说,有56%的宁波城镇就业人口将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部分人群的税前月收入在3500元到5000元之间。

    根据此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缴纳工资薪金等4项劳动性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口(即纳税面)的比例约为44%,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月后,纳税面将降至1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宁波城镇就业人口中税前收入在3500元到5000元之间的人群占比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税前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几乎与全国水平持平。

    2 5000元起征点可覆盖人均的消费性支出

    起征点标准为何确定为5000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钱斌华告诉记者,起征点是参考一定时期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情况来确定,并随着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适时动态调整的。

    据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037元/月,按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约1.9人计算,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支出约为3900元/月(2017年,宁波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443元/月,人均负担的消费支出约为4650元/月)。此次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月,不仅可以覆盖当前的基本消费支出水平,还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起征点标准设计过高,纳税面就会过窄,难以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分配作用。同时,起征点过高会给高收入者带来更大的减税额度,中低收入者享受的减税额度相对小一些,有悖于调节收入的初衷。

    3 子女教育等5个专项附加将按一定限额扣除

    与以往单纯上调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即通常说的起征点)不同,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是一次综合改革,即提高起征点、设立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等一系列“组合拳”措施。

    在提高起征点的基础上,《草案》增加了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5个专项附加扣除,同时继续保留“三险一金”以及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养老保险等扣除项目。“由于专项附加扣除是在起征点标准之上的叠加扣除,且教育、医疗等支出属于大部分家庭都会产生的实际支出,因此,实际扣除额度比5000元/月还要高一些。”钱斌华说。

    对于专项扣除的范围和标准,财政部已经明确,由于专项扣除是在起征点之上的叠加扣除,因此专项叠加扣除不是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而是应按一定限额或定额扣除。

    宁波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浙江德威会计师事务所资深注册会计师刘艳森说,《草案》将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列入专项附加扣除,很多人会据此认为所有的医疗费用和利息都可以扣除。这是违背专项扣除额是为减小收入差距而设这个出发点的,在具体执行中,国家一定会增加一定限制,防范因此加剧收入分配不公。比如,结合居民家庭有关费用支出的总体情况,对专项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进行确定并适时动态调整,总的原则是让个税更加兼顾个体差异,有利于税制公平。

    4 个税改革后,中等及以下收入人群受益最大

    《草案》还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作了调整优化,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保持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不变,体现了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导向。但是目前,关于这些税率的级距差的调整范围并未公布。

    “通过这些组合拳,此次个税改革实施后,纳税人税收负担总体上都会下降,其中受益最大的是中等及以下收入群体。”刘艳森说。光以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这一条,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一名普通职工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为6000元,其目前每月应纳税额为145元,按《草案》改革方案改革后,每月应纳税额为30元,纳税额减少115元,减负约为80%。如果加上教育、医疗等专项扣除,该职工的个税负担将进一步降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