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高线公园改造后 |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助理研究员 管如镜 当前,宁波新城区的建设框架已经拉开,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镇海新城的基础设施、功能性都相对较好,但老城区的部分功能逐渐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消费需求。 2017年,宁波城市化率达72%,按照城市化规律,宁波也进入了从大拆大建模式转型到品质内涵的提升阶段,不仅是为了应对复杂的城市化问题,也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宜居性和经济竞争力,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 如何有机更新?成为下一个阶段,需要讨论和实践的话题。 城市更新通常有三种方式 城市是人类工业革命最伟大的成就体现。随着产业的变革,城市更新须臾不停,不舍昼夜。现在想来,即使是10年前的城市,也未必清晰地记得其当年的模样。而城市的美妙之处也就在于此,它的变迁是动态且螺旋向上的。 伴随着大中城市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也从野蛮生长走到了以存量焕新、内涵增值为发展诉求的全新4.0时代。 休·塞克斯和彼得·罗伯茨在《城市更新手册》中总结了西方城市更新的演进过程,从1940年开始,城市至少经历了重建、复兴、翻新、再开发、更新五个阶段。英国、美国、日本、德国、荷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在城市更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较多的积累。 城市更新通常有三种方式。 第一类是拆除重建。即成片区拆除符合改造条件的建城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 第二类是功能改变。即在符合产业布局规划条件下,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进行部分重新建设,其中土地使用权主体不改变,也可保留建筑物原主体结构,但改变部分或全部建筑物使用功能。 第三类是综合整治。即在基本不涉及房屋拆建项目,通过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更新,包括沿街立面更新、环境净化美化、公共设施改造等。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是其中一种单一模式,也可以采用多种改造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更新模式。随着城市更新意义的丰富,城市更新开始逐渐渗透到金融、投资、科技、创新、人文、环境、经济、民生等诸多领域。 国外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 国外有很多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以功能改变的应用最为广泛。 先来看看单独功能设施的改造。美国高线公园的改造是废旧铁路更新的典型案例之一。2.4公里长的高线公园原来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纵贯二十多个街区,荒废数十年后,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脱胎于此,成为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与之类似的还有柏林萨基兰德自然公园、日本代官山生活徒步街、新加坡生命之线等。 伦敦金丝雀码头则是废旧工业区的蜕变,在码头关闭,城区衰败的背景下,由政府和私营开发商合作,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导入产业和就业、推进住宅计划、建立道格斯岛企业特区和创造富有活力的社区,对码头进行改造。现在伦敦码头区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商业区、金融区。 再来看看城市整体区域的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苏黎世西部工业区是工业区转型的代表。其中苏黎世西部采用“22%的公寓+42%的综合写字楼+2%的零售+5%文化餐饮+23%的贸易产业+6%的学校”的混搭模式,对城市进行功能提升;东京六本木是城区改建的典范,利用城市的竖向空间优势,将小区块土地重组再合并利用,进行紧凑型开发,实现配套功能设施的有机整合。 另外,汉堡港口新城采用了滨水空间整治的方式完成城市升级,而巴塞罗那的城市更新则更注重公共空间的振兴和以文化、知识为主导的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