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观察家 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医院百强榜难觅“甬字号” 我市吹响名科建设“集结号”

    卷首语

    看个肿瘤每周打“动的”跑杭州,治个小小的肺结节也要专门去上海……多年以来,宁波老百姓在看病选择上的舍近求远,一直触动着宁波医疗卫生人心里最深的痛。

    宁波的大医院数量高居省内各地市之首,但彰显技术水平的各项排名却略显尴尬。

    数量众多,基础扎实。我市的医学名科,少的是一剑封喉的绝招,缺的是华山论剑登顶的名气。

    不久前,我市公布了首批市级医疗卫生品牌学科名单。未来三年,宁波将瞄准“浙江省医学中心”的目标定位,建设首批10个医疗卫生品牌学科,力争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建设医学品牌学科,是市卫计委党委贯彻落实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具体措施。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阿拉甬上名科”栏目,聚焦宁波倾力打造的十个医疗卫生品牌学科,认清我们和领先者的差距,探究宁波名科培育的最佳路径,一起为宁波名科的崛起加油打气!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陈琼

    4月中旬的那个早晨,注定载入宁波医疗卫生史册。在一个集合了宁波各大医院院长的会场里,宁波市卫计委主任张南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吹响了宁波名科提升的集结号:“用3年时间,打造省级医学中心,建设十个品牌学科!”

    今年2月23日,全市举行“六争攻坚”动员大会,努力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建设医学品牌学科,是市卫计委党委贯彻落实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具体措施。

    宁波此次下定决心打造医疗卫生品牌学科,有怎样的背景和契机?在引进人才、专科建设方面还会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未来还有怎样的愿景和规划?为此,记者专访了宁波市卫计委负责人。

    1 打造“浙江省医学中心”任重道远

    宁波人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亲人还是有朋友遇到稍微有点麻烦的病,总会想到:要不到上海、杭州的大医院去看看再说?

    宁波与上海和杭州地缘上的相近,使得大城市的大医院虹吸效应明显,多年来宁波的医院陷入了“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式的困惑。

    我市医学品牌学科竞争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由来已久,此次市卫计委下定决心推出品牌学科建设,有怎样的背景和契机?

    “我市拥有三级医院20家,其中三甲医院8家。无论是三级医院数量,还是三甲医院数量均高居浙江省各地市之首,但国内的排名并不理想。”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顶级医院100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北京大学临床学科评估发布的《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等多个排行榜上,均不见宁波医院的身影,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们对自身实力在全省、全国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仔细翻看艾力彼发布的2017《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榜单,除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外,厦门、大连等其他计划单列市都有医院上榜。

    建设医学品牌学科,正是市卫计委党委贯彻落实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具体措施。

    “学科建设是医院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也是医院整体办医水平和学术地位的直接体现。”市卫计委负责人说,作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如果连一个国内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都没有,哪来的资本和底气去匹配正在打造的“名城名都”建设名片?怎么挑得起“浙江省医学中心”这个重任?因此,市卫计委下定决心推出品牌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

    2 十个品牌学科三年投入建设资金超亿元

    正视差距,才能迎头赶上。市卫计委自去年底开始,启动了首批市级医疗卫生品牌学科建设项目。首批十个重点打造的品牌学科的推出,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首批推出的十个医学卫生品牌学科,是根据各三甲医院的特色优势,以市级以上重点学科为基础,以浙江省DRGs排名(按疾病诊断组排名)为重要依据,围绕某一系统疾病的诊疗,将相关内、外科有机整合筛选出来的。

    十个医疗卫生品牌学科的产生,中间经过专题调研、自主申报、现场答辩、集体审议、网站公示等多个环节。最后遴选确定了心脏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肝胆胰疾病诊疗中心、脑部疾病诊疗中心等十个品牌学科。

    市卫计委负责人说,目标就是计划通过三年的建设,建成一批应用技术先进、创新优势突出、人才梯队合理、管理体系科学的品牌学科,成为宁波各大医院走出浙江、走向全国的核心竞争力。

    为保障品牌学科建设的顺利开展,市财政将投入550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并要求承担单位1:1配套投入。其中,心脏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由李惠利医院、市第一医院和市第二医院合作共建。为了保证该品牌学科建设的顺利开展,市卫计委专门成立了共建品牌学科协调小组,由张南芬主任亲自牵头,统筹协调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决策。

    3 人才引进放出大招

    医学学科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在全市上下抢人才的关口,市卫计部门对于引进人才也有不少新的做法。

    据介绍,近年来,市卫计委结合行业系统实际,制定了宁波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选拔考核制度,目前已经开展了两轮选拔考核。还印发了《宁波市名中医药师评定管理办法》,并通过各种优秀人才奖的评选,积极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

    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未来在医学人才引进上要“刚柔并济”,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不仅考虑引进全职人才,也打算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更加高效、灵活地吸纳各类人才和智力,为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服务。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引育并举。”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针对高层次领军人才,主要采用引进的策略。市卫计委已拟定了针对专门人才和高端团队的专项引进政策。计划在今后3年内引进10个左右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医学高端团队,引进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

    针对中青年骨干人才,主要采用本地重点培养的工作策略。针对儿科、全科、康复等紧缺专业人才,采用提高薪酬待遇的策略,通过设立岗位津贴、专项服务补助、优先晋升职称等举措,打造本土医学领军人才。此外,还将针对中医人才,采用传承创新的工作策略,推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4 专科建设将和知名医学院校展开合作

    一个城市的医学品牌学科能力、影响力强不强,与这座城市是否有高质量的医学高等院校有一定的关系。省内的温州,就因为有温州大学医学院,就有一家医院成功跻身全国百强,眼视光专科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宁波打造医疗卫生品牌学科,少不了对外引智。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省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所医学院校。其中宁波大学医学院经过20年的建设,目前已经成功跻身临床医学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对全球所有科研院所的各学科科研水平进行评价的指标)全球排名前1%。

    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医学品牌学科,还需要和国内一流院校合作。张南芬主任透露,市卫计委正积极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院校洽谈,争取将更多的医院变成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并促进我市各医疗机构与医学院校在宁波共建医学相关研究院或校区,培养更多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开展高质量的医学研究。

    不畏前路,无问东西!宁波的医疗卫生品牌学科建设,正蓄势待发。三年以后,留在宁波看病的市民会不会越来越多?市卫计委负责人表示,请广大市民用心来检验,静待一场蝶变的到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