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智库 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东部新城如何从CBD迈向RBD?

图为东部新城。记者 陈旭钦 摄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研究员 陈旭钦 助理研究员 王斯佳

    “白天熙熙攘攘,夜晚空空荡荡”“早上如闹市区,晚上像工矿区”“工作日人来人往,休息天人比鸟少”……时下,许多市民对宁波东部新城晚间缺少一丝生活气息的现象,颇有微词。

    这,或许与以往东部新城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弱化了某一功能定位有关。

    宁波东部新城自2003年启动开发以来,历经15年建设,如今核心区15.85平方公里内,国际金融服务、国际贸易会展、国际航运物流三大特色功能板块已基本成形。然而,东部新城如何破解人气集聚与区域开发进程不相匹配、不够平衡的现象?如何从中央商务区(CBD)迈向城市游憩商业区(RBD)? 值得令人深思。

    东部新城与三江口城市中心区域互相呼应、互为依托,是未来宁波新的城市核心和增长极,构建“名城名都”的新引擎。如今,得重新审视东部新城的规划。

    为此,我们建议:需要全面提升东部新城的定位,从目前CBD演化为RBD,完善优化区域规划,通过文旅融合手段,弥补人气集聚缺陷,将东部新城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核心新城区。

    同时,优化完善开发运营机制,从过去以“建”为主,转向“管、建并举”,再到以“管”为主,更好地发挥城市核心区域功能,联动三江口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宁波城市中央活动区(CAZ)。

    “文旅融合”大势所趋

    优化东部新城功能规划和开发,引导城市人口向东适度转移,不仅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结构,提升城市品位与形象,而且有益于加快提升宁波城市产业发展能级,助推宁波转向高质量发展,巩固和提升宁波在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

    东部新城规划建设以来,定位于中央商务区(CBD)。确实,高楼林立的摩天大厦和商业综合体,已吸引大批白领入驻,但并未吸引固定的消费人流,居民区的入住率不高,缺少一丝生活气息。

    如果说,目前中央商务区(CBD)是东部新城的1.0版本,那么,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是东部新城的2.0版本。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由中央商务区(CBD)演变而来,除了继承中央商务区(CBD)商业性质、加快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功能、增加开发强度和投资密度、提升区域定位以外,从以人为本的需求导向出发,为区域入驻人群提供游憩、购物等多样化服务,最大程度上吸引人流,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城市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开发城市旅游功能,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条有效路径,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完善调整和优化东部新城发展规划,有其现实必要性:

    一、弥补区域规划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功能缺陷。近年来,东部新城的商务金融、行政服务、会议展览等城市产业功能日益放大,但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休憩等产业功能布局却跟不上实际需求。这其中,既有建设时序与进度安排问题,也有规划功能缺陷的原因。

    二、优化城市人口布局和人力资源配置。随着城市的拓展延伸和区域经济活动的频繁进行,城市规划发展的内涵需不断完善与优化。要塑造现代城市的功能格局,就必须在原有城市产业发展意义上不断融入人口布局、活动和人力资源的因素,契合区域发展要求。

    三、培育城市经济新业态和新的增长点。文旅融合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动力是内生的,能够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流动。成都和杭州的经验值得借鉴。成都开启智能城市战略,打造从休闲产品到休闲氛围整套系统,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拓展现代服务业,汇聚高端人才,实现城市人流和消费力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同样,杭州滨江等区域将城市休闲与文化旅游无缝融合,让文旅融合的“软实力”成为构筑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