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凌琳 通讯员 申涛 “下半年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我们唯有聚焦优势,聚合力量,思变求变,创新落地。让我们再次踏上新征程,锁定目标不放松,征服前行路上的一切困难,真抓实干,高效执行。不忘初心,聚·变,赢未来!”在刚刚结束的轿辰集团年中大会上,“掌门人”汪剑君激情四射地发出“聚·变,赢未来”的指令,字字铿锵,此时的她,坚定、果敢,分明就如传说中的“女中豪杰”。 然而走下演讲台、会议桌,你会发现,她却是个优雅、娴静的女子,轿辰人眼中率直而有亲和力的老板…… 刚出道结下不解汽车缘,创业艰辛历历在目 汪剑君是众人口中的创二代,如果不是其亲口讲述,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知性、干练的“杰出创业女性”刚出道时的样子。 “在大多数同龄人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已经出道工作了, 说起来算是宁波最早的一批专业女司机,你肯定想象不到我做的是什么样的挑战性工作。”汪剑君这样回忆。 彼时,汪剑君的父亲购置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用于来往宁波和东北等地运输货品,而这辆车最初几年的司机就是由她来担纲的。还不到20岁的她,开始频繁奔波于宁波和东北之间,一跑就是三年,在长途运输中,碰到的各种用车和修车的问题,也逐渐让她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汪剑君进入了父亲创办的汽车修理厂学习,从学徒开始,她把所有基层岗位都做了个遍……要说“二代”,父亲对于她今后事业生涯的影响便在于此。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带来了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汪剑君的心也跟着蠢蠢欲动起来。她提出了自己要开一家汽配修理公司的想法,随即便全身心扑在了汽配修理公司的筹建上。汪剑君天生就是一个极具行动力的女子。一个月后,她人生的第一家公司——港达汽车修理公司正式成立,她自己成了老板。当然,那时侯,公司小,从上到下才只有十几个人。“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真要靠自己创立一家企业,千头万绪自不用说,很多时候,我需要身兼数职,当然,这不能算挫折,准确地说,这是对我的第一个考验,我报之以十足的热忱与干劲”,她毫不讳言,从那时起,她便有了“要在行业里做到数一数二”的宏伟志向。 一年后,另一家由自己主导的康发轿车修配实业公司成立,与此同时,她又顺利拿下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一汽大众当时在宁波唯一的经营权,这在她而言,是莫大的鼓励。“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之后,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势头更加强劲,很幸运,我恰到好处地赶上了这阵东风”,她说。 2001年,凭着刻苦不懈的努力和领先的行业经营优势,她又成功取得了一汽奥迪宁波地区唯一的经营权,宁波润达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正式成立,汪剑君距离她的“汽车蓝图”又近了一步。 突破格局迅速做大 拼搏中感受成长喜悦 在汪剑君看来,经历过的苦都算不得什么,遇到难题,理清思路,一件一件清清爽爽地将它们解决,从中感受到的,并不见得是多大的压力,反而是事成之后由衷的愉悦感。汪剑君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工作上的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都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你比别人做得多、学得多、历练得多、操心得多,也就比别人更能从中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而她事业生涯中一次次的角色变换,确实让她获益良多。 本世纪初期,我国的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外地的经销商对宁波市场虎视眈眈。为了做强做大公司,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在2005年底,汪剑君和她的两个姐妹决定把三个人各自经营的几家公司合并,在2006年成立了宁波轿辰集团。这是她自认为迄今为止创业生涯中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然而话虽如此,合并后的公司面临着各种磨合和发展问题”,汪剑君直言不讳,“我管过销售,管过人力资源,从营销副总、副总、总裁,一路走来,创业之路不乏坎坷,但更多的是奋斗后的喜悦。” 汪剑君告诉记者,集团成立后,她和姐姐、小妹其实各有分工,姐姐对外,自己则负责团队培养及业务推进,妹妹主揽找土地、建设等后勤工作。这样的分工,决定了汪剑君与今天的轿辰团队的特殊默契。她用一句“我曾试过出国一个月而未接到一个工作电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自身的管理哲学和团队的高能高效。 而就任董事长,更是汪剑君事业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成长轨迹。做了董事长,意味着要与以前直管的部门、高管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不能如断线的风筝,放任自流。为此,汪剑君更加注重战略和方向上的把控,以及如何管控有度,更好的激发团队潜能。“我们的团队都是很优秀的人才,我当然也不能太落后,而我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队的状态,所以,在他们面前,我必须保持打满鸡血的状态”,尽管持续学习已经成为汪剑君的一个个人习惯,作为一家全国汽车经销商集团五十强企业的掌门人,她的言辞依然谦逊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