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庄佳霖 记者 王婧 听说要采访“柏谱”音响的创始人、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新民,我很兴奋,不只是因为他也是台湾人,还因为我对音响很感兴趣。 上世纪90年代,出于节省人力成本的考虑,黄新民将音响产业从台湾转移到宁波。从1999年建厂至今,他在宁波创业已近20年了。 7月25日下午,我们赶到位于镇海的升亚公司时,黄新民去了研发中心。他的办公室里面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音响。 等了一会儿,门口出现一位穿着短裤拖鞋的老者,他满头大汗,一边停自行车,一边连连说着抱歉。 一坐下来,他就热情地询问:你在这里多久了?生活习不习惯,吃得怎么样? “尽管问,问什么都可以。”采访中,当我们稍有停顿,他就会急切地说,“快问啊,继续问啊。” 经过一番交流,我们发现,“让普通人都能听到好声音”的背后,是这位63岁的老人对音响品质的高度坚持和不懈追求。 A 台商黄新民 “这里的市场非常大” 把爱好变成事业 “从小我就喜欢摆弄小电器,尤其是音响,会自己去拆解和组装。”黄新民说,音响是他一生的爱好。 “早期在台湾是没有人教怎么做扬声器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在大学里摸索学习而来的。”黄新民告说,生产音响每个环节都很难,最难的是“鼓膜”,因为“鼓膜”的厚薄、大小真的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需要不断地从测试中获取经验,再一次次改良。 在见我们之前,他一直在监督公司产品研发的进度。热衷于研发和创新的他每天都会往返于研究中心好几趟。“我就是公司的研发主角!”他不无风趣地指着自己的脑袋说。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时刻绷紧了这根弦,才能生存下去。”黄新民说,这么多年,他也见证很多台商在宁波的沉浮,“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黄新民说,前期来宁波设厂的台商几乎都以轻工业为主,来到这边如果没有再持续做产业创新的话,在整体产业转型的时候很快就会被淘汰掉。 为了转型升级,节约人力成本,他很早就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以往要人工用胶水黏合音响,不仅效率低,人力成本高,而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自动化以后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黄新民欣慰地说。 “要成为中国的JBL” “做音响是热门中的冷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人有兴趣,但他们都不会做,这就有钱赚。”黄新民说,他们本身的技术很难被抄袭,就拿开模来说,开模非常贵而且技术门槛很高,一般人就算把整个机子拆开了也很难去复制。 “真正的好声音是无声似有声,怎么理解呢?就是你在一个空间里面听音乐,环绕在你周围的只有美妙的音乐,而你却不知道这音乐是从哪里发出来的。”紧接着,他就开始放音乐,要给大家“洗洗耳朵”。 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款名为“魔音柱”(Upstage 360)的音响。“这款音响的特色是360°全声场音响,你不论站在音响的哪个方位,听到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更神奇的是当我们闭上眼睛听交响乐的时候,会很明显感知到每个声音是从当时哪个位置发出来的,甚至连敲鼓时候鼓皮震动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听到。 “是不是有种亲临现场、历历在耳的感觉?”黄新民说,音乐就是有一种魔力,他喜欢用音响重新定义了“魔音传脑”。 “我们要成为中国的JBL(美国公司,全球最大的专业扬声器生产商)!”黄新民自信地说,目前他们光扬声器就开发出3000多种,耳机、蓝牙音响等品产都在持续研发中。 尽管在不断地追求音质的完美和技术的突破,但他们的产品始终不是设定给高端的消费族群的。“音质好、价格亲民才是我们追求的。”黄新民说。 “这里的市场非常大”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来大陆发展时,黄新民毫不讳言:宁波政府对台资企业有很好的优惠政策,比如土地和税收减免等,这减轻了企业不少负担。 “在宁波挺好的。”黄新民一脸满足的神情。 “那您将来会不会把企业迁回台湾?”我们好奇地问。 这时,黄新民故作神秘地反问:“你知道一个地方要有多少人才会形成一个内需市场吗?” “8000万人!而大陆有十多亿人,这里的市场非常大!”黄新民说,特别是近年来,大陆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消费需求也有了质的飞跃。 而他的公司之前一直在做外贸,占了营业额的98%。正是看到了日益成熟的国内市场,如今他正在逐渐转向内需市场。 “准备借助互联网平台打响自己的内销品牌。”黄新民说,为此,他还特地从台湾请来了线上销售专业人员助阵。 黄新民今年63岁了,正遭遇着企业传承的烦恼。 “儿子不愿意接手,等自己实在折腾不动了,很可能以后就直接卖掉了。”黄新民尴尬地摊摊手说。 不过,能将毕生献给爱好,也是他至今最欣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