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是长不上天的”
经济学家明斯基对不同投资者的阐释如下:在资产的收益现金流既能满足负债方的利息支出,又能满足本金的支付时,这是避险投资;资产收益现金流只能满足利息支出,为投机性投资;资产收益连利息都支付不了,而是寄希望于资产升值来偿付利息及本金,是庞氏投资;泡沫的破裂则是由于庞氏投资者被迫抛售资产而引起的。
国内房产投资的租金收益低得恐怕连将来的房产税都覆盖不了。这该归在那一类投资?
结论显而易见,但国内现在投资人深陷其中。敝人曾写过几篇关于房地产泡沫并提示风险的文章,跟帖中骂声一片。看来是“夏虫不可语冰”啊。事实上,不少富人卖了工厂炒房,普通百姓借钱炒房,已经是全民参与的状态了。
前央行副行长不久前就说过:央行收紧货币供给是迫不得已的举措,过程也是痛苦的,金融泡沫甚至房地产泡沫都有可能会被引爆。近来,股市持续下跌就是最敏感的金融市场做出的率先反应。
的确如此,股市是经济的领先指标,去杠杆坚持下去,下一步就会轮到国内的其它贵价资产,其中最大的一块贵价资产就是长期以来只涨不跌的房地产。
房地产价格最终能下跌吗?会下跌吗?我这里没有答案。只记得,“权威人士”明确说过:树是长不上天的。
如果楼市的终极泡沫破灭了,房价逐步回归合理水平,那真不是什么坏事。对于自住为目的的房东而言,所有房子依然在,不影响使用价值;对于投资人而言,楼市投资吸引力消失了,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浮嚣淡出,更有利于大家安心工作与创业,把实体经济做扎实,把核心技术搞出来。
硬撑房价可以吗?
如果要硬撑着房价可以吗?我想可以的,那就只有靠万能的印钞机了。不过,如果单靠印钞能解决一切经济难题,那么,日本就不曾有“失去的二十年”,美国就能避免“次级债危机”,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印钞能手就已经是经济强国了……
最近,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其实正是为国内货币长期超发,以及房地产超级泡沫“堰塞湖”泄洪。
国内楼市成功吸附了十多年一直超发的货币,一路上涨而从无像样的调整,每次有下跌趋势出现时,各级政府会及时采取各种强效措施来刺激。2014年间,三线以下城市曾出现巨量的房地产库存,然而去库存的办法不是降价促销,而是“创新”地通过国开行提供天量的五六万亿元(总规模为“财新周刊”估计)的补充贷款(PSL)对棚户实行货币安置,五六万亿元直接砸向房地产市场,配合当时的鼓励居民加杠杆买房等“强有力”措施,让本来就很贵的房地产硬是在两年间价格再度翻倍,直至今天全国范围已经难以找到真正值得投资的价值洼地。
试想如果按现在的汇率,国内的城市居民可以随便卖掉手中的一套小公寓,然后就可以到欧美发达国家买一套海景豪宅。这样的境况下,即使是再强的资本管制也是难以完全挡住资本外流的。
经济发展要靠开放创新
国内经济要保持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需要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其中的重要部分来自于对外开放与交流。
过往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其中一个强的增长的动力就是C2C(Copy to China),即把欧美的先进商业模式引进来:EXPEDIA的中国版就是携程;美国连锁酒店Travelodge、BestWest的中国版就是汉庭、如家、锦江之星等;美国有了Google后,我们很快就有了百度;ebay出现不久,我们就有淘宝;Twitter出现了,我们就搞微博;Coupon问世了,我们就有美团……我们津津乐道的高铁,就是集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四家技术的大成……
在海外转一圈发现,国内与美、加的生活方式已经接轨了,老外有的,我们都有了。再来C2C,就行不通了。此时,就只有通过创新来找新动力了。
笔者认为,一方面,中国要真的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大家庭,成为令人信服的领军者,需要先接受国际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离不开顺畅的对外交流,以及对国际前沿科研信息的获取。
现在,不少与中国业务往来密切的老外都有“微信”,也会上微博注册实名账号来做交流推广。因为他们知道,要与中国人交流,微信最方便;若要平台交流推广,微博很好用。
然而,不少国内人士知道要与老外交流,最方便的是上Facebook;平台交流推广最有效的莫过于Twitter了。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各学科全球顶尖机构的研究成果,这对国内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的。
尽管有些问题与小烦恼存在,却并不影响老外对中国的长期投资信心,也不应影响我们对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中国有全世界最勤劳的国民,有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十足。中国经济遇上问题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每次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了一大步。记得1997年至1998年,外有亚洲金融危机,内有国企大面积亏损、银行坏账、楼市低迷,政府通过推动落后国企产能出清、经济结构外向型调整、住房制度改革、加入WTO等的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开放举措,迎来了十年高速增长,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跨越式的提升。这次也不例外,只要持续改革与开放,把创新的潜力释放出来,就能解决种种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