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凌琳 “各位尊敬的投资者:因公司运营问题,从今日起,我司暂停本息兑付,还望悉知。我已通知相关部门协商处理相关事宜,后续结果恳请各位投资者稍作等待,将另行通知。” 上周末,宁波本土P2P平台隆泰贷官方群中发出通知,暴雷潮还在延续。昨天,记者向相关部门证实,7月21日,这个平台的法人虽已自首,投资者恐难兑付。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6月至今,已经有超过100家P2P平台因为资金链断裂,出现停业、老板跑路事件,成千上万投资者卷入其中。7月,形势有过之而无不及,单上半月,就有71家平台暴雷,涉及资金40多亿元,投资者面临“血本无归”的危机,引起整个P2P行业(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的恐慌。还有一些合规机构,也不堪重压,因资金流出剧增而发布清盘公告。 投资人如何避免“踩雷”? 在这一波恐慌中,究竟如何有效避免“踩雷”? 金融业内人士表示,P2P并非刚性兑付产品,投资必然存在风险,从这一波暴雷潮看,其实是个别平台出现问题,致使行业遭遇挤兑,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此,投资者首先应学会如何预防风险,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避免“踩雷”。 据悉,P2P投资的本质,即是发生债务关系,也意味着存在还款逾期甚至是借方丧失还款能力的风险,所以,在下单前,投资者就要务必充分了解投资风险所在。在平台的选择上,普通投资者也常常难以辨识,比如,一些平台为吸引投资者,将自己包装为“国资控股”或“国企领投”平台。实际上,所谓的“国资背景”并不可靠,宣传内容也存在夸大造假。投资者在选择平台时,不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权威信息发布平台进行背景调查,通过多信源交叉核实平台此前的经营情况;还有一些平台,在宣传之初就打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旗号,大行“庞氏骗局”的集资诈骗之实,这些平台并不真正撮合借款人和投资者,实际是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以高额返利为诱饵,让投资者尝到甜头,最后在灯枯油尽之时“清盘跑路”,对此,投资者切勿抱有赌徒心态,让自己掉入陷阱。 本地、异地平台报案怎么报? 那么,一旦“踩雷”,投资者又能做些什么呢?对此,记者咨询了鄞州公安局经侦大队以及一些经验人士。 毋庸置疑,如果不幸被卷入“雷区”,投资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报警。 据了解,如果投资者投资的平台就在本地,不妨简单书写一份投资经过的陈述,带上本人身份证、联系方式,借款合同、平台交易记录截图、银行转账流水等交易资料(不少投资人在P2P平台投资之时并未想过备份这些信息,一旦平台出现问题,就很难再去搜集、整理,对此,投资者不妨多留个心眼),前往当地派出所或区县经侦支(大)队报案;若投资的平台总部为异地,投资者大可采取就近原则,前往当地公安局了解情况并报案,若当地公安机关无法受理立案,投资者也可登记信息,由当地经侦部门将案件材料悉数移交给平台总部所在地。据悉,事发之时,常常会有投资者一着急就兴匆匆赶往平台总部所在地,但实际上,即便到了那里,也一样是上交材料、做个笔录。据悉,跨区域的案件一般都是由总部所在地牵头主办的,若总部所在地尚未定性和立案,分部所在地亦很难对案件梳理清晰,继而立案。 “如果总部所在地已经有投资者先行报了案,‘踩雷’者也无需再度奔波,重复报案,总部所在地公安机关不日便会发布协查,以协查的方式通知投资人所在地公安机关联系投资人进行取证。”鄞州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张建高称。 立案后,大多数投资者都会迫切想要了解案件进展,追讨、返还的资金比例等。不过,经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信息发布一般仅由主办机关执行,投资者不妨及时关注主办机关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或当地官方媒体进行了解。至于资产返还的比例和时间,需要全案诉讼终结后,由法院终审判决,统一确定,统一返还。 诉诸法律是最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P2P平台一旦遇到危机,都会自发成立一个维权群,用以沟通信息,组织谈判。投资者可以通过加群实时掌握事件动态。不过,经验人士认为,一次被骗后,投资者需要多长个心眼,切勿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做出过激的举动。 平台暴雷,除了报予公安立案外,诉诸法律是最好的选择。据记者了解,就在本月初,央行、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出台了具体政策,就备案延期时间、化解存量等悬而未决的几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批示。据悉,监管部门将用一至两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最多两年内完成备案,并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体系,要求企业降低存量、控制增量,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此外,在不久的将来,征信亦将堵死“老赖”P2P的借款门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