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研发中心等,开发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充分发挥推动长三角发展以及提升长江经济带能级作用,打造利益共享的跨区域产业链。 运输方式将决定产业和经济的结构,自贸港的建设离不开空港的建设。针对目前宁波存在“大海港小空港”的现象,建议依托大湾区以及宁波与上海两地的高铁连接,巧妙借力上海发展,提升宁波空港吞吐能力。同时,积极引进航线,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平台,尽早开通宁波到中东欧等地的定期直飞航线。 日前,杭州湾北岸传出消息,圆通速递母公司——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即将投资122亿元,在嘉兴机场建设全球航空物流枢纽,打造超级共享联运中心和商贸集散中心。另外,湖北省也联合顺丰速运集团定址鄂州,共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助推武汉城市圈内航空客货双枢纽格局形成。 数据显示,逾四成的国内、国际快递业务集中在长三角区域。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毗邻上海、杭州,背靠杭州湾大湾区,具备建设空港货运枢纽的先天区位优势。建议宁波尽快打造融合“实体物流+数字服务”的全球航空货运物流枢纽,立足长三角区域,辐射国内腹地,连接全球网络,为“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湾区建设增添助力。同时,带动产业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E 城市群发展是一种互补创新的模型 在全球范围内,城市群发展是一种互补的模型。法国的马赛依托尼斯发展;美国的旧金山、西雅图、洛杉矶等地共同带动了旧金山大湾区硅谷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离不开珠三角的九个城市发展。 一个城市发展不能仅靠城市本身,还需要有广阔的腹地。宁波依海而生、依海而兴,必须要和周围城市形成互补,才能使宁波的区位优势发挥到极致。 宁波需要舟山的互补力量,还要加强与上海、杭州联系,这样才能起到长三角龙头“龙眼”的作用。如果眼光只盯着宁波城市自身的发展,整个体量不足以达到覆盖千万人、万亿级GDP的规模。 宁波应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公共载体和交流空间,提供服务组织、科研机构、研发中心等各种要素碰撞的机会,建设创新文化,形成区域性的创新集群。 要更大力度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倡创新资源的进出自由。把提升经济的创新品质作为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加强产业发展的创新浓度和智力密度放在首要位置。 未来城市的竞争,不仅是机构、人才、项目的竞争,更是体系的竞争,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共赢。宁波应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谋方位,引领和共筑世界级大湾区,全面对接上海,加快杭甬一体、甬义联动、甬舟同城,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F 取经全球创新创业热土 建立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硅谷和以色列是全球最知名的创新创业热土,宁波未来的发展可借鉴它们作为科创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硅谷的成功在于构建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生态体系,培养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创新创业氛围,构建发达的风险投资市场,培养一大批专业化创业服务机构。以色列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从发明到创新的流程,自我更新、不断循环,发展成为领先的全球创新中心。 宁波要建立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首先在于有资源和空间的支持,这些资源首先是创业者、工程师、研究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其次是政府的支持,通过扶持使创业者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低;第三,初创企业和大公司;第四,能够在大学里自由流动的人才;第五,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开放协同机制;最后,有一个从发明到创新的流程,把资源优化组合塑造为创新,这就是初创企业所能生存并繁荣的一个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忠宏认为,产业政策分为刚性的产业政策和柔性的产业政策。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政策基本上是刚性的,由政府颁布并推动实施。然而,政府部门专注于事务性工作,往往缺乏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及时做出响应的能力,这时可发挥柔性的产业政策的作用,可借助智库机构。高端智库引领高质量发展,依托智库机构对未来技术方向、产业分布、产能投资等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和发布,形成一个“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服务平台,共同推动宁波产业发展。 G 提前谋划中国-中东欧“16+1”领导人峰会 历史经验表明,当一座城市处于功能提升、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往往将举办重大会展节事活动作为推动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我国沿海5个计划单列市中,深圳已经是一线城市,厦门举办过金砖峰会,青岛举办过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大连举办过夏季达沃斯论坛,唯独宁波还没有举办过国际重量级的峰会。 今年,宁波将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在此历史节点,亟需谋划一些重大会展节事活动,以服务国家的眼光、格局、气魄与胸怀,提振“精气神”,依靠重大会展活动的催化剂来整合力量裂变,助推宁波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议宁波尽快谋划、筹备2020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16+1”峰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争取2030年世博会在宁波举办。宁波代表中国申办2030年世博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抓“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的有效措施。申办2030年世博会似一支催化剂,将对宁波发展产生巨大的前期带动效应和后续促进效应。 为此,首先争取浙江全省的全力支持,明确举办“16+1”峰会是宁波服务国家重大方针战略的举措,将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三角大湾区建设乃至“一带一路”建设都作出贡献,能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将宁波争取举办“16+1”峰会的建议尽快传递给中央。 审时度势,立足长三角;条分缕析,从国际视野下重新谋划;以积极姿态主动担当“一带一路”思想之都,描绘宁波新一轮开放的蓝图,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