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研究员 陈旭钦 助理研究员 王斯佳 严瑾 进入新时代,宁波如何抓住新一轮开放机遇?必须在全球战略视野下找准新的历史方位。当务之急应发挥更大的地缘优势,从人文破题打造“一带一路”思想之都,将争取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16+1”峰会举办地的建议尽快传递给中央,做出宁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前沿应有的贡献。 对宁波历史方位的新认识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大湾区、“走出去”等一系列战略,以互联互通为特征的新型全球化正在铺开。宁波亟需紧跟趋势,立足全球视野,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前沿,分析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A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融入新一轮开放格局 7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2018宁波发展论坛(夏季会)上坦言,进入新时代,宁波新一轮开放正在描绘蓝图,必须在全球战略的视野下重新定位。当国家战略发生变化时,宁波应及时跟上,并且,迅速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当前还停留在第二次改革开放阶段的状态。 如果说,第一次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同志谋划建立特区,打开一扇窗,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第二次改革开放是,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那么,第三次改革开放就是,“一带一路”建设。 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是双向的,既需要外国进入,更需要中国的设备、资本、管理、技术和标准“走出去”,需要融合经贸、文化、旅游、科技、艺术、互联网、跨境采购等多个方面,是全方位、高质量的改革开放。 宁波在这方面具备很多优势,需要民营企业发力,使民营企业这个细胞充满活力,充分发挥长处,海内外“宁波帮”人士也可提供人才支撑和各项支持。 宁波要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在全球战略视野下找准新的历史方位。政府应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办,政府服务要紧贴上去。这既是当前宁波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趋势,也是响应浙江省委“八八战略”的现实诉求。 B 担当作为 促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宁波立足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结合长三角城市群未来机遇,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视角下,充分激发创新优势,率先建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 依托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助力整个长三角区域,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的合作关系。在国家“卡脖子”“牛鼻子”等技术与产业领域有所担当和作为。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标准化+”,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数字经济提升产业的活力和质量,并不断提升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智能家电、海洋新兴科技等优势行业。 谋划宁波新的历史方位 C 从人文破题 打造“一带一路”思想之都 “一带一路”既包括走出去,也包括引进来。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梁海明建议宁波从人文破题,打造“一带一路”思想之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宁波等地古港就是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肩负着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的使命。宁波应在“一带一路”为统领的开放大格局中,打造最佳结合点。 而宁波当前缺少以会展品牌打造的国际级名片,缺少一个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的平台。瑞士有达沃斯论坛,新加坡有香格里拉论坛,美国有阿斯本思想节,海南有博鳌论坛,乌镇有世界互联网大会……每年邀请全球各行各业顶尖精英聚会,探讨和推广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和创意。这些会议、论坛已经成为了一个集聚“政、产、商、学、研”资源的有效平台。 历史上,宁波人才辈出,王阳明、黄宗羲等思想家至今在全球深有影响力。建议迅速请国家高端智库为宁波献计献策,率先打造一个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的国际性平台。这平台不仅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智慧。 比如,邀请某行业二三个诺贝尔奖得主过来,今年请生物医药化学的,明年请物理的,后年请数学的。全球相关企业家就会跟过来,在会上头脑风暴。宁波可以搭建起一个国际性平台,给他们商机、资源,跟宁波企业互动,论坛过后宁波将收获更多的商机、资源和项目。 打造“一带一路”思想之都,既跟国际港口名城建设结合起来,又跟东方文明之都建设结合起来。 D 对标国际高地 建设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是对标全球最高的开放高地。宁波厚积薄发,有很多优势。但是,宁波目前的生产链仍然处于全球生产链的中低端,有很多阻力要克服。下一步,宁波应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改变港口布局、运输在全球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地位,提升自身在整个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 建议宁波尽早制定全面的规划,并择机提出,争取早日建成高水平的、跟全球并驾齐驱的自由贸易港。 为此,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激活民营企业的活力,形成全球供应链中高端集成中心——汇集总部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