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0版:乐享 荐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蝉噪书逾静

    朱学东/文

    ■作者简介

    朱学东,路边美食达人,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做过大学老师、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曾任《南风窗》总编辑、《中国周刊》总编辑、《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副院长。

    闷热的夏日,原本并非读书的好时光,兼之闹心的新闻不断,也有对自家孩子中考的纠结,似乎更难静心读书。但头晕脑胀,更需宁神明目。

    何以宁神何以明目?唯有读书。

    有点意思的是,近日所选读的书,无论是小说还是其他社科书籍,大多与历史有关,或者与个人史相关。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但这种巧合,却无意中应和了辛弃疾的“观书老眼明如镜”之论。

    历史有什么用?

    《坎尼的幽灵:汉尼拔与罗马共和国的至暗时刻》的作者罗伯特·L.欧康奈尔写道:

    “在古代世界及嗣后的多数时代中,历史被看作君王之师。而隐于其后的,是一种对命运的信仰,是一份对操纵命运的神祗的畏惧,还是一种信念,即倘能够以前事为师,避免曾经的失误,那便不会重蹈覆辙,好运才会向主人翁露出微笑。”欧康奈尔笔下的汉尼拔就从希腊人的战争中学到了许多决胜的谋略。虽然如今人们的观点与此大相径庭(其实我依然顽固地相信)——“物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哪件事是天注定的,事情的结果具有高度偶然性”,但是,即使这样,“事态发展中会有一种难以理解的自我构建”。

    如同马克·吐温说的,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所以,套用王籍之诗,蝉噪书逾静,越热闹,越要静心读书。

    1 《中华帝国的衰落》

    魏斐德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魏斐德的名著。虽说是给美国学生读的,虽说资料大部分了无新意,但像我这样曾被正统主流史观浸淫过的非专业读者,还是可以有收获的。中华帝国的对内对外的观念政策及执行,以及它的衰落所昭示的,依然未曾真正远去……

    2 《汉尼拔与坎尼的幽灵:汉尼拔与罗马共和国最黑暗的时刻》

    罗伯特·L.欧康奈尔著 葛晓虎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坎尼会战的幽灵,不仅仅是坎尼会战时背弃誓约逃生而被流放西西里的罗马官兵,也包括坎尼会战的年轻的败将、后来的非洲征服者西庇阿,更包括坎尼会战的不世英雄汉尼拔,他们共同成为了罗马共和国的幽灵--坎尼之后,罗马的精英们被迫认识到,要抵御天敌汉尼拔,自己必须有自己的汉尼拔(后来西庇阿担当了这一角色),而这一过程中,原本向共和国效忠的军队,必须转向向统帅效忠。共和国最终消亡,走向帝国,是坎尼会战胜败双方的幽灵埋下的。这样的胜利,可以说也是汉尼拔生而为罗马敌的诅咒。

    全书基于罗马历史的叙述者立场(所有素材来源)基础上写出的,尽管尽可能公允,仍难免罗马的立场,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被毁灭的迦太基只是作为敌人被记录。但读下来,全书我还是喜欢汉尼拔(尽管他是共和的敌人,是一个人对罗马的战争),虽说关于他最后的命运过于简略(当然也跟本书主题有关)。

    3 《北野武的小酒馆》

    北野武著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北野武对于生死,对于家庭及孩子的教育,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于规矩等都有诸多类似的思考,甚至类似的行为,我心有戚戚甚至也是践行者。只是,男女关系上我比北野武保守得多,哎,我也是女人口中的好人哦。此外,北野武对无聊腻味的人生的决绝,我也是无力做到的,我其实是真正的社会的人质。就像巴金笔下无力冲破网罗的觉新。

    在电影导演的文字中,贾樟柯曾是我的专栏作者,我非常喜欢他的文字,如流水般镜头闪过;而北野武,就像在酒馆里酒兴来了的絮叨,固执己见,却有着自洽的逻辑和严谨,以及我就是这样的骄傲腔调,随口即文,文章虽小,却得我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