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是商业永恒存在的话题,商品从工厂到千家万户,永远离不开零售环节。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指出要整合线上、线下、现代物流等概念,重新定义零售行业。 如今的零售业正在突破单纯的线下传统零售或线上电子商务的模式,试图借助数据化和智能化技术,更加深入地理解及重构“人、货、场”概念,为消费者提供更系统的服务。 本期12A茶座就关注新零售背景下的宁波传统零售转型。“整个转型的过程,既是对传统零售业的机遇,也有着创业者的机会。”唐慧卿说。 本期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唐慧卿 宁波都市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南商报社总编辑 陈振岳 鄞州区商务局副局长 徐兆丰 宁波市社科院研究员 吴启榜 银泰东部店总经理 贺 立 加贝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陈春日 加贝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陈 薇 利时商管公司企划总监助理 徐 胜 宁波明州里购物中心总经理 陈 斌 宁波二百信息中心经理 朱美燕 商业品牌专家、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郑 立 资深商业观察家 记者 乐骁立 实习生 林薇薇 练丽亚 A 零售业进化史 其实宁波零售业有着辉煌的过去,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健康发展态势。 郑立将宁波零售业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百货阶段,1956年,宁波百货将第一、第二门市部分别更名为宁波第一百货和宁波第二百货,“二百”由此诞生。 1980年,东门口中山东路一带集中了甬城最知名的国营百货、商号,包括位于药行街的“一百”、东门口的“二百”、开明街的“三百”、解放路的“四百”、轮船码头的“五百”和现香格里拉位置的“六百”等等。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改革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宁波商业发展迎来了第二次高潮。1992~1996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出现了第二个更加迅猛的井喷期,总量从54.98亿元暴涨为226.82亿元,4年增长了3.13倍。到199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40倍,并进入了良性循环。长发、美乐门等大型百货当时十分火爆。 接下来,随着大型超市,如麦德龙、家乐福等进驻,宁波零售业迎来了超市阶段。 2002年10月1日,天一广场全面开业。这也是东门口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商业格局调整,宁波商业发展再次跃上一个台阶,进入品牌连锁与商业综合体时代。之后,万达、印象城、世纪东方、银泰城等等商业综合体在宁波落地开业。 但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外加房租上涨、人力成本的增长,宁波的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客流量变少、客单价降低、销量和利润也严重下滑,处境愈发艰难。 而近几年,邻里中心概念的兴起,宁波商业又有进入了社区时代。 “相对于传统零售,我认为新零售是工具、是技术,尽管模式、业态一直在变化,但是零售的本质仍然没有变,那就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因此,无论新零售还是传统零售,都要抓住消费者,匹配他们的习惯、需求与行为模式。”陈振岳说。 他举例,目前鄞州区在推进的邻里中心,解决的是社区服务的需求,反向给社区赋能,比如解决垃圾分类、占道、乱涂乱画等都是邻里中心运作的商业项目,而社区养老、老年书法教育等,更是解决了居民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需要。 “因此,应对新零售的改变,还是要在‘人、货、场’三方面作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