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财富 创业分享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辞去三甲医院“金饭碗” 他开了一家特殊的“诊所”

郝医生和他的瑞士合伙人Sofie。

    见习记者 史旻 实习生 姚雪冬

    记者遇见新加坡籍的玛丽时,这已是她第三次来拜访Dr.Hao。

    半个月前,她感到身体不适,通过朋友的介绍,与这位“英语很好的”郝医生预约了第一次就诊。

    不同于之前在大医院里碰到的中国医生,Dr.Hao用充足的时间悉心询问自己的病症,一番详谈和体格检查之后,他判断并没有明显的感染迹象,给予了简单的对症治疗,并嘱咐如果病情变化,随时联系他。

    一个礼拜后,玛丽发现自己的病情似乎有变严重的趋势,有时候呼吸都会感到心口疼痛,于是她第二次约见了郝医生。

    这一次的玛丽比第一次见面还要紧张,因为她的中国同学告诉她,她的这种病状很可能是肺炎,肯定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在新加坡,住院的都是不得了的大病,玛丽对这种设想非常抵触。

    经过相关检查,郝医生确定了“肺炎”的病症。但是出乎玛丽意料的是,郝医生只是给自己配了两种药,让她回家按时服用,继续保持联系。

    又一个礼拜过去了,玛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病症在逐步恢复,今天是按约来复诊的,玛丽确信自己这次不会再有其他问题。

    “每次走进Cyclinic,我都会恍惚自己是在新加坡还是中国,Dr.Hao就像我的家庭医生一样!”玛丽激动地表示道。

    玛丽口中的“Dr.Hao”中文名叫郝希纯,玛丽提及的Cyclinic(以下简称CY)就是由郝希纯创办的医生团队。

    本周日(8月26日),CY创始人郝希纯将来到第二十九期东南商报创业分享会的现场,欢迎对健康医疗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前来参加。

    1 向西“取经”,向东“创新”

    “真的太难受了!”

    回忆起之前在三甲医院的工作经历,郝希纯仍有唏嘘。

    2011年,郝希纯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来到宁波的一家三甲医院就职。

    “医生”这一工作在普通人眼里就是“自带光环”,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医学生为了三甲医院的一个编制挤破了头,郝希纯在他人眼里无疑是幸运的。

    然而,这个“金饭碗”并没有让郝希纯找到归属感——不规则的作息、匆忙的问诊、偶尔还伴随着病人不理解的委屈……琐事种种,郝希纯觉得自己就像拧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度对生活变得很麻木,甚至有一次值完夜班的回家路上,因为太疲倦,险些出了车祸。

    这种状态让郝希纯很厌倦,他无法接受自己未来几十年都这样居于一隅,每天都像无头苍蝇一样打转。

    其实,刚走出象牙塔不久的郝希纯对学术还有余热,他的心中也一直有个“美国梦”,他想去领略一下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医学技术与医学教育,因此当单位有公派机会时,郝希纯毫不犹豫地递了申请。

    2014年,一架飞机搭载着这位怀揣梦想的年轻医生,踏上了大洋对岸的“新征途”。

    在美国的一年中,郝希纯整个仿佛重新“焕发生机”,他在斯坦福聆听世界顶尖学者的教诲,在休斯顿MD Anderson Cancer医院跟着业内专家学习,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

    2015年,“不安分”的郝希纯又跟随着犹太导师的步伐,来到以色列国家医学中心(Sheba)呼吸肿瘤科进行过专科培训学。

    如果说“美国之旅”帮他在医学知识领域拓展了广度,那么这趟“以色列之旅”就是对郝希纯人生规划上的洗牌。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小国家,小到只有北京那样大,但是他们的创业氛围特别浓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除了美国,第二多的就是它。

    在以色列最好的大学希伯来大学,郝希纯参加了一个创业培训课程,这堂课邀请很多成功的创业人士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有一位国际知名医生给郝希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拥有杰出的医学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位大牛最传奇的地方就是转行创业,做心脏支架的研发。

    “他当时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无法忘记,他说,‘你当医生的能力是有限的,你这辈子能看多少的病人?但是你把这种理念传承下去,就可以影响不计其数的人’。”

    据郝希纯描述,当时听了这席话,他觉得自己的所有迷惘都找到了出口,这也是他决定创业的一个关键瞬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