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KK)的著作《失控》雄心勃勃地描述了他眼中的未来,在网络状的世界里,线性思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过时”。他尝试给我们描述那个复杂的世界,和在这个世界中应该遵循的底层逻辑。当我们进入了复杂的互联网时代,KK犹如预言家一样的精准洞见被一一验证,更让我们想从他的这本书中寻找到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 商界的实践者总是先知先觉,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他们日益感觉到用户需求开始长尾分布、千人千面、无限极致、快速迭代,如果依然用传统的组织模式去应对,必然就“跟不上用户鼠标点击的速度”。随着马化腾、张小龙、郁亮等人的推波助澜,KK的观点开始被企业家们奉为宝典,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失控”? 所有人都在高呼:不失控,无以与时代共舞;不失控,则死亡! 伪装“失控”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开始走向“组织变革”,他们意识到中央权威可能带来整齐划一,但不能带来处理复杂系统的智慧,这种“僵化”是互联网时代最应该抛弃的。于是,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开始号称要“小团队作战、自组织、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网络化”,词汇繁多得让概念都不值钱了。 不妨去看看那些号称要组织转型的企业,99%都仅仅是为自己带去了口号。在这些企业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犹如KK所描述的蜂群式的协作,企业的行动依然是掌握在顶层的“威权控制”里,局部的活跃也是因为顶层威权“需要他们活跃”。当然,如果从企业里的宣传口号、领导文件、局部员工状态等表征来看,转型似乎也不是一事无成,的确增加了组织活力。 最常见的一种做法是:企业做无边界团队,在行政管理的线条外虚拟出一个团队来做创新或承接项目。但一方面,这些创新或项目成果很难进入企业的主航道,却沦为寻找“街头智慧”,由于是非正式组织,员工的创意很难转化为商业成果,企业自然就越来越没有动力了。有的企业最开始还悬赏重奖,大有城门立木的豪气,但做了几轮之后就发现投产比算不过来,于是,只能放弃。另一方面,在脱离行政管理线条之外,员工的行动空间实在有限,于是,只好选择“重日常工作,轻项目工作”,项目越做越虚,不了了之。 有的企业改组织结构图,把原来的结构画到平台里,但责权利一样没变,指挥条线和激励机制还是照旧,员工又怎么可能平台化运作? 还有的企业提倡车库创业的热情,要用梦想和情怀来牵引员工无私奉献,但员工当面说好,背地骂娘。言下之意,老板不过是用情怀作为伪装,让他们做事不拿钱罢了。 …… 虚的实的,都是在金字塔组织的镣铐里跳舞,只会是一种金字塔组织的改良,与KK指引的方向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