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管如镜 研究员 殷浩 民营经济在宁波素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之说,其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GDP和税收,提供60%以上的进出口和80%以上的社会就业。 一直以来,活跃的民营经济是宁波乃至浙江的标签。 有人说,如果把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看作是一场长跑比赛,上半场赢在时机,那么下半场一定是赢在赛道! 显然,在改革开放前40年的历程中,宁波人敢为人先,抢占了不少发展先机,民营经济如火如荼,积累了雄厚的基础。 那么,在中国社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换频转轨”的今天,宁波如何切换“跑道”,民营经济又如何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呢? 近期,宁波市工商联联合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对我市171家上年度营业收入5亿元(含)以上上规模民营企业作了一次调研,并共同发布《2017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 跨行转型成新一轮竞争方式 此次接受调研的171家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2017年营收共计10393.85亿元,同比增加了22.64%;净利润共计430亿元,同比提升了11.99%。 在营收和净利“双升”的成绩背后,是企业转型升级重重突围的改革路程。 据统计,126家经历了转型升级,占比73.68%。其中有80家明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占比46.78%。 这其中包括战略和发展规划调整、生产组织方式调整、质量管理提升等多个角度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特征,谋求新时代的发展机遇。 跨行业转型成为新一轮的竞争方式。 报告显示,171家企业中,有46家企业进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有17家企业进入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23家则选择进入现代服务业。 维科集团、富邦集团、宏润建设等10家企业同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龙元建设则选择同时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博洋集团从传统纺织服装企业,转型为品牌投资人的角色,并开始试水空间产业,服务大众创新。集团旗下创客157平台、慈溪的博洋智谷项目、位于前洋E商小镇的前洋26项目都已正式启动。同时,博洋计划在东部新城核心区时尚中心地块打造“宁波时尚中心”都市产业楼宇,通过引入世界服饰品牌发布会、开设博洋新经济论坛,形成一个面向全球的时尚、艺术、创业产业链平台,汇聚一批时尚类的企业、品牌、人才,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