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投入还有待提高 欧盟对于企业的研发强度有相应的指导标准。5%以上属于高研发强度,此类企业一般被认为具备充分的研发竞争力优势;2%以下属于中低强度,不足1%则属于低强度。 在欧盟委员会(EU)公布的2017年工业研发投入(R&D)百强排行榜中,投入比例最高的是电子信息与技术、健康行业和通讯业。美国新基制药、美国百时美施贵宝、英国阿斯利康位列前三,均为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高达39.8%、24.9%和24.6%。 相比于国内外发达城市,我市企业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171家企业中仅有5家研发投入比例在5%以上,(属高研发强度);比例在2%~5%的有81家;在1%~2%中低强度的有7家;不足1%的有77家,另有1家不详。 在一线城市中,北京、深圳的科研投入强度(占GDP比例)均在4%以上,上海和广州在3%~2%;西安作为新一线城市高达4.36%,仅次于北京;武汉、南京、杭州、天津四个城市均保持在3%以上。而2017年,宁波的科研投入强度仅为2.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3%)。 这样的结果或许是因为受宁波产业结构的限制。传统制造业对技术迭代相对不敏感,无需持续地、大量地投入研发,来维持企业的生产能力。 但这对于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来说,必将是致命的。 “诗和远方”燎起新动能 报告总结认为,发展民营经济,既要正视“现实和面包”,也要憧憬“诗和远方”。 为此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当前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民营企业家创新发展的信心。 随着企业营利能力的增强,我市民企在经营过程中也更注重以人为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始终如一强调对员工、环境、消费者和社会的贡献。 171家企业中,有43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130家企业参与社会捐赠,分别占比25.15%、76.02%。如奥克斯坚持在公益事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为发展献计献策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至今已累计捐赠逾2.7亿元。 另有,49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占比28.65%。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和市场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 有99家企业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占比57.89%。例如加快生产设备升级,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淘汰高污染落后产能等多种改进方式。 继续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打造创新型企业。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标先进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公寓配套,加强教育、医疗等重点公共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要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加大财政支持,支持本地民营企业联合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挑选一批符合战略方向但研发成本过高的项目,鼓励企业共同筹集资金、出力、聘请专家组建团队,联合采购、联合研发,并最终共同享有研发成果(专利)。 要对标先进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当前上海、深圳、杭州、天津、西安乃至温州都开展了营商环境大讨论、大整改活动。宁波要充分学习借鉴上述地方的经验和做法,坚持问题和效果导向,紧密结合自身短板,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大讨论、大调研、大整治行动,并尽快研究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非公有制企业相关人员成为评价的重要主体,常态化、系统化、创新性、持续性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尽快搭建、整合覆盖全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引进高水平市场化的民间服务力量,搭建包括宁波市产业服务云平台、企业服务云平台、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与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涵盖信息、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减少信息壁垒,提高信息和服务共享水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