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观察家 智博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在村中的小服装厂产值竟过亿

“智能制造”成甬企升级新引擎

陈伟东的工厂车间实现智能化改造。

    记者 乐骁立

    智博会能在宁波生根发芽,展会层级不断提高,除了市政府与组委会的努力,最根本原因还是宁波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几年的建设,宁波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首个系统部署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经济发展的城市,数字经济的大潮助力宁波再上层楼。

    根据新华三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8)》,宁波以76.3分名列全国第八,数字经济产业正在成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

    仅仅在两年前,宁波刚刚获批全国“制造强国”试点城市时,智能制造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愿景、一个计划,然而当新时代的钟声敲响,用数字技术改变制造的梦想已经跃然纸上。

    宁波已俨然成为智能制造的产业高地。或许当你漫步宁波城郊时,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厂中,你就会发现数字化的机器们正在发挥着“他们”的潜能。

    A 一家小厂的智能化嬗变

    陈伟东是海曙区石碶街道一家外贸服装厂的总经理,在江浙一带,这些乡镇企业家被统称为“老板”。

    陈老板的企业厂区面积不过2.4亩地,“藏”在后仓村的一间租赁厂房内。大概不会有人想到,这样一家普通到连招牌都很难找到的小厂,年产值竟已突破1亿元。

    这就是智能制造带来的奇迹。

    他的企业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从当地一位亲戚手中收购来的。当时这家仅几十人的小厂面临海外市场不稳定、本地劳动力成本提升、品控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当时,总经理陈伟东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发现几大问题——一是流水线计件难,工人经常虚报件数;二是,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差,工作节奏不规律,工作任务不明确,经常出现“拖延症”现象,影响出货时间;三是,产品质量控制难,半成品、面辅料经常不规则堆放,使生产、配对、检验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陈伟东本身的学历并不高,但这并不妨碍他利用数字的力量改变这一切。

    于是,从2016年开始,他投资数百万元,对二层的流水线进行了升级,引进吊挂设备,并建立了基础的MES系统(生产控制系统)。

    好钢用在刀刃上,陈伟东的吊挂采购的是世界第二大吊挂品牌——衣拿(INA)的产品,对每道工序进行优化,设计科学的工艺流程,使工人能在其位谋其职。

    同时,他又请衣拿设计了基础的MES系统,可以实现原料、工艺流程、生产要素的基本数据化,通过放置在每条流水线的前端大屏,可以了解到基本信息。由此,基本解决了前面所说的三点问题。

    初有成效后,伟楷在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与2018年分批次对二楼及三楼的车间分批进行相同改造。

    这样改造的优势在于,工人可以在以改造的生产线上进行学习培训,同时根据实际产能需求逐步扩大生产规模,避免了产能过剩的风险,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求。

    至此,陈伟东已在占地面积2.4亩的厂房内放置了6条流水线,每天下线成衣10000件左右,创造产值约60万元。2017年,企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亩均产值约5000万元,较上年提升了30%。连英国最时髦的潮牌——Superdry都要找到伟楷来代工。

    即便是已经完成了技术改造2年后的今天,陈伟东还是不能用书面的语言解释MES系统的定义。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架在吊挂流水线前的PAD屏幕,观察工人们的操作流程,并自豪的向来参观的客人介绍这套让他成为亿元产值规上企业的“神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