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财富 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营“看不见的企业”

    记者 薛智谊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事实上,我们眼睛看到的,往往并非真实。真实的东西,得用心才能看见。

    企业也可以分为“看的见的企业”和“看不见的企业”两部分。车间、产品、员工以及业务,都是显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企业文化、人心氛围等则是隐性的、“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二者犹如太极图的阴阳关系,一刚一柔,一显一隐,永久性地互补发展,相互借力生长,共同形成了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1

    日前,宁波企业方太厨具发布了全新的企业使命,以前的“让家的感觉更好”改为了“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

    “让家的感觉更好”用了22年,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为什么要改?方太的解释是:“让家的感觉更好”主要是在产品体验层次,对应的企业目的是提供好产品,成为一家优秀的企业。但方太三年前就已经不满足优秀,而是有了新的愿景——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从只提供好产品,升级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导人向善。

    有人可能质疑方太好高骛远,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应该为宁波企业涌现出来的天下意识叫好。北宋张载说:“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方太给自己定下这么高的目标,这正是“大其心”,也是阳明心学中说的“立大志”的表现。儒家讲“万物一体之仁”,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都是建立在社会价值基础上的一种天下意识。企业的使命与愿景,是一面旗帜,目标远大、愿景清晰、使命明确,动力才会更足。

    方太还发布了一款与自身业务无关的、名为“家庭幸福观”的文化产品,这是一套指导每个家庭如何更加幸福的准则和方法。

    看上去“不务正业”,做的事与制造无关,但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说“制造”是阳的话,那么“文化”则是阴,万物负阴而抱阳,阳阴相长,生生不息。塑造企业文化就是经营“看不见的企业”,这是做企业的最高境界。文化是看不见的,却实实在在存在。好比鱼在水里畅游时,它对水是没有感觉的,但一旦离开了水,它就会窒息而死。

    最近,滴滴又“出事”了,让人愤懑。个中原因很多,除了企业内部管理外,是与一家企业价值观的缺失、文化的缺失直接相关的。顺风车并不是不能做到很安全,而是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的问题。

    法国有家叫BlaBlaCar的公司,只做“顺风车”业务,它严禁车主专职拉客盈利,收取的费用只能补贴油耗本身。它的网站或APP上有“女性专车”这项专门功能,可避开潜在施暴的凶手。BlaBlaCar要求用户(包括车主和搭车人)验证电子邮箱、银行账户、身份ID(驾照、护照等)并上传照片。乘客和车主必须携带证件,以便接受对方当场验证。这个平台还使得司机和乘客双方在下单预约前可以通过匿名渠道(通讯号码保密)聊天,以确认对方身份的可靠性,以及寻找合得来的旅伴。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滴滴客服工作是被外包公司承揽。滴滴客服人员的基本月薪在3000元左右。在本次乐清女孩遇害事件中,客服人员的消极拖沓受到了外界的批评。

    滴滴应该好好地补上企业文化这一课。而且,这种企业文化不应是狼性文化和竞争意识,而应是社会价值、天下意识。

    “文化”这个词,其实源自《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知天文,可知四季变化;有人文,可以教化天下。一家有追求的企业,就是要给社会提供这种中国文化“人文化成”的力量。

    2

    以前,在一些工厂和企业里,常常能看到墙上张贴的“现在工作不努力,将来努力找工作”的标语,好比是一种“恫吓”。这样的标语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是狼性管理、末位淘汰还在流行。这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方式吗?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已表明,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一个现实:员工无时无刻不在做出行为决策,而且只有两种决策倾向,即积极或消极。

    方太的要求也很高、很严,但推进方式更多依靠人文关怀。如早期的行为规范将员工违规行为分为ABC类,最常出现的C类错误是迟到早退等,处理办法是罚款20元。后来把罚款取消了,改为由直接主管谈一次话,从仁义角度与员工沟通。此后4年里,C类错误每年下降50%。

    企业的所有问题都是人的问题。高品质的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制造、设计出来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要解决人的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制度管理,还需要有信仰。信仰的建立,则需要文化的土壤。

    每个企业都有两个大脑。第一个大脑是老板和高管们的大脑,作用于经营和管理决策,它往往是理性的;另一个大脑则存在于基层普通干部员工的心态之中,它往往是“有限理性”的,是一种对企业的印象、感觉、观念和情绪的综合体。它像空气一般弥漫在员工之间,作用于每个员工的个人行为决策,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和投入程度。

    做企业“做顺比做大做强更重要”,让企业始终处在“让我们一起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性机制为驱动力的“内生式增长”。

    3

    被称为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杜维明先生曾说:在当代华人社会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已经变成了一个遥远的回响。市场经济下,很多人的价值导向是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行为,传统中国文化中的许多美德和商业伦理被淡化了。

    对一位有担当的企业家来说,他把改变现状、弘扬新风当作人生的使命。无论是之前方太讲得多的“企品、产品、人品”三品合一,还是后来建孔子堂、让员工学国学,都能看到一种“中华优秀文化+”的模式,以人为本、以文化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台湾已故的大企业家王永庆将企业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创业阶段,勇气和经验最重要;第二,发展阶段,经营技巧和管理方法最重要;第三,规模阶段,哲学理念最重要。所谓哲学理念,就是高屋建瓴的视野和气度,胸怀天下的使命和责任。

    “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从“无”中看到“有”,把“虚”做“实”,以道驭术——宁波企业家早到了把企业经营管理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时候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