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财富 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咖啡连锁餐饮的生意还好做吗?

    记者 王心怡

    8月的一个下午,宁波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人们走几步便忍不住揩汗,90后姑娘李聪窝在房间把电影《末代皇帝》看了,结尾令她动容——溥仪花了一角钱进入故宫参观自己曾经的家,他将多年前藏在龙椅下的蛐蛐送给一同参观的小孩,紧接着,殿内涌入无数国外游客。

    采访中,提起上岛咖啡西餐厅,李聪提起电影的结尾似有某种隐喻——没落的贵族。

    一年前,她在恒茂商业广场见到了上岛咖啡的身影,但已然不是当年最鼎盛时期的模样,她买了一杯外带咖啡,纸杯印刷粗糙,喝起来也全然没有当年贵价精品咖啡的身段。

    风光

    事实上,李聪是见证过宁波上岛最风光无两时候的人。

    1997年,第一家上岛咖啡西餐厅出现在海南海口,没过多久,星星之火由南向北急速扩张,逐呈燎原之势。

    这把“火”究竟是何时烧到宁波来的,很多人都说不清了,但有着五口通商中最早对外开埠港口的宁波,承西洋之风自是不遑多让。截至2004年7月底,上岛咖啡在全国铺开超过600家店,加上由上岛衍生出来的子品牌,上岛体系在中国拥有超过3000家店面。

    李聪读小学那会儿,约莫着也是2004年,常常被母亲带去慈溪的上岛咖啡谈工作或是朋友小聚。咖啡厅里面积极大,灯光偏暗,陈

    列着一张张深色沙发和桌子,穿着考究的人们把自己陷入沙发,端着一副舒适且有腔调的面孔谈事情。

    另一侧是长吧台,上面陈列着诸如虹吸咖啡壶、各色咖啡杯等考究的器皿,当别人还都只能喝得起超市里卖的罐装雀巢时,你却能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品一杯泛着奶泡、有着拉花的现磨咖啡。

    真稀罕,李聪这么说。

    最令她心生欢喜的是各种商务套餐,一般会以一个方形食盒的方式端上来,里面放着精致的饭、荤素菜等菜品,齐全又美味,价格也不菲,一个套餐接近六七十元,米饭中会撒上少许芝麻,这在当时的餐饮行业中并不常见。

    六七十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我们用一组统计年鉴中的公开数据来打个比方,2004年宁波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是25692元,2017年则达到65578元,翻了1.5倍。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一份商务套餐放到现在至少要卖150元。

    彼时,年纪尚浅的李聪隐隐约约就已经觉得,很多人谈重要的生意,招待看重的客人,或者说见证重要的时刻,才会选择诸如此类的咖啡西餐厅。

    徐科人生中第一次相亲约会就放在那儿。

    2010年的一天,这个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穿上了熨烫平整的衬衫,抹了锃光瓦亮的发油,口袋里揣着千把块钱就直奔上岛咖啡,见钟意的姑娘。他出手还算阔绰,第一个月工资是2000元,就拿出了一半。

    推开上岛那扇玻璃门的前一刻,他都是忐忑的,想的是,会不会一杯咖啡就要花上几百元?会不会连半个月工资都不够付账?

    对于这次在上岛的约会,他后来用“享受”一词来形容,具体和姑娘聊了些什么,徐科已说不太出来了,只记得一杯卖六七十元的现磨咖啡滑过味蕾、流入食管的感觉,“确实比速溶好。”

    下次不是约重要的人,就不来了,徐科这样想,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后面的三年里,他在上岛谈成了几个项目,完成了几次家人朋友间的聚会,直到有人这么告诉他:“都什么年代了,还去上岛?”颇有一番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滋味。

    星巴克、COSTA的门店“正大光明”地散落在宁波,几乎是每一个商超边上都配了一家,各式各样的精品咖啡馆、迷你咖啡馆又“藏着掖着”躲在街巷,还有,和上岛一样做咖啡餐饮的意卡菲,18年间从1家店开到了11家。这还不包括上岛咖啡的股东们各自打上的小算盘——纷纷在自己分管的商业区域内,开出了两岸咖啡、迪欧咖啡等相同定位的咖啡品牌,和上岛咖啡直接抢夺消费群体和市场。

    可不是么,今时不同往日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