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观察家 智博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安法院走进智慧新时代

    记者 乐骁立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

    而当智慧城市遇上治安与法治,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变得更安全、更和谐、更有获得感。

    工业级无人机能助公安反恐

    2015年,在同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的好友甘中学博士极力推荐下,黄大年第一次来到余姚。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利君说:“同为回国创业创新的二人惺惺相惜。黄大年说,他相信甘博士的眼光。余姚一定是一个务实高效的地方,能够加速技术转化的地方。”

    那一年,黄大年领衔的“特种无人智能飞行机器人探测平台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宁波市“3315计划”,获C类创业团队资助。次年6月,宁波翔羽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余姚注册,这也是黄大年生前注册的唯一公司。公司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并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然而黄大年教授却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事业未竟,先人已逝,但报国的梦想仍在。黄大年的事业在宁波延续着,终于结出硕果。

    8月7日下午,大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海东青”警用无人机正式交付余姚公安局,将成为余姚天空治安“守护神”。这也是余姚公安首次接收宁波地产工业无人机。

    “海东青”是浙江大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个头不大,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身体,自身体重6.5公斤,最多可背负10公斤设备,能在15公里的半径内轻松飞行1小时,且能保证旋翼的效能即便是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也能够实现正常飞行,领先国内同类产品。。这款无人机可搭载使用摄像机、喊话器、探照灯等多种设备,无论是火灾前期火情火势侦查,还是高速公路拥堵远程指挥等,亦或是执行反恐任务中需要的抛投和抓捕网枪工作,“海东青”都是一把好手。

    余姚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天,“大年科技”和余姚公安的战略合作协议,深化警用无人机的研发,在反恐维稳、侦查办案、安全监管、基础管控、智慧警务等方面建立解决方案和生态体系,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微法院,让百姓动动手指打官司

    今年1月2日,一款微信小程序——“宁波移动微法院”在浙江省宁波市两级法院全面推行。这款程序由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余姚市人民法院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推出,以“便利当事人、便利法官”为核心理念,集在线立案、送达、调解、证据交换、开庭、执行等功能于一体。

    目前,“宁波移动微法院”每日访问量平均超过1.5万人次,累计访问量已超过200万人次;全市法院在移动微法院平台上流转的案件近7万件,其中民商事等审判案件49395件,执行案件20096件,分别占同类同期新收案件总量的72%和60%。

    据了解,“宁波移动微法院”借助人脸身份识别、电子签名、音视频传输等技术,可让群众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极大地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在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八兄妹分家析产纠纷案中,当事人分散各地,其中5个在宁波、2个在杭州、1个在广西,而且8人均已年迈,最小的妹妹已有60多岁,有的还患病在身,无法召集在一起。在法官的指导和亲属的帮助下,8位老人利用“宁波移动微法院”小程序,经多次调解,最终在线签订了调解协议并签收调解书。

    8月14日10点,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庭审中,原、被告均未到庭审现场,绍兴的原告代理律师,宁波的被告杨先生、被告保险公司的法务,分别在各自的办公室或家里,通过“宁波移动微法院”远程参与庭审。开庭前,法官已通过移动微法院完成了举证质证,证据原件也已寄送给法官,此次庭审仅用时30多分钟。庭审结束后,由于双方都有调解意向,法官继续引导双方在移动微法院上进行调解,当天上午即达成调解意向,双方通过电子签名方式予以确认,该案顺利审结。

    “因为本案事实争议不大,我们就决定用移动微法院远程开庭,由于双方在开庭前已经体验过移动微法院,他们都表示赞同。”该案承办法官孙怡芸说,“这个案件,无论是双方当事人,还是法官,都体验到了指尖诉讼、掌上办案带来的便利。”

    据悉,“宁波移动微法院”上线以来,当事人已在线申请立案25008件,在线签订调解协议和在线撤诉9122件,法官在线组织庭前会议、证据交换、开庭及询问5783件次,其中,跨省跨市调解或开庭1376件,跨国跨境调解或开庭11件。

    同时,这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审理方式,在为当事人诉讼提供便利和多种选择的同时,也大幅压缩了法官程序性、事务性工作用时,提升了司法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据测算,利用移动微法院每年可为宁波法院节约送达费用500万元以上。

    为打造“功能更强大、运行更安全、性能更稳定、使用更便捷”的移动微法院,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全国联合项目组,充分吸收先前版本的成熟做法,对移动微法院进行迭代升级,8月14日,移动微法院4.0版即全国版,在宁波两级法院上线试运行。移动微法院4.0版界面更加清晰,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一步一导引”的智能化服务,便于当事人更好地掌握和遵循诉讼规则,而且对部分常见的诉讼文书预置了格式样本,当事人既可以拍照上传,也可以使用内置模板,极大提高了移动微法院性能和便民服务水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