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20~A21版 记者 王心怡 杨学山:重新建设、定义数据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当前,我国“数字红利”已然显现,具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的有力条件,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沃土。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引擎。 无疑,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关键环节在哪,成为政府、学者、企业都关注的问题。 原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说:“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是落实,难点是如何落实,宏观层面,政府提新动力、高质量发展、增速、供给侧改革;微观层面,企业提劳动生产率、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人均利润率,创新能力,落实就是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将可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但可能和现实之间,其实是存在巨大鸿沟的,架在鸿沟之上的不仅没有桥和路,鸿沟的模样如何也捉摸不定,因此,落实的重要性就在于把可能性通过企业的具体实践变成现实,引领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把数字建设起来,然后提高它的质量,再考虑模型、算法去优化效率。一个企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里面都有一个自己特定的位置,不管你是做什么的,不管你处于什么位置、什么发展阶段,但是都有一个阶段。要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你的位置找到,把你的缺点找到。” 找准位置后,在如何落实的路径上,杨学山提出了“四步走”的策略,分别是:定义问题、定义解决问题的数字,建设数字、提升数字、解决问题,从数据链到数字双生子,基于数据,改变产品工艺流程。 不难发现,数据被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他认为,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的区别正在于数据,不是大数据的数据,不是互联网的数据,而是改变产品、工艺、流程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的数据。 举个例子,某发电厂对2017年11月、12月的历史数据分析,计算出典型工况下的最优发电技术煤耗和平均计算煤耗,最优发电技术煤耗比平均发电煤耗平均低上2.2克/千瓦时,按照两台机组共发电约34亿千瓦时,如果所有负荷都能达到最优发电技术煤耗则可节约标煤7480吨,节约人民币598.4万。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该电厂11月、12月的历史数据,就不可能有算法和模型去达到工艺和流程中的创新,即从数控机床、自动化、数字车间到智能工厂,关键就是建设好高质量的数据链。 杨学山还指出,当前,各个地方都在建设“城市大脑”和“城市数据中心”,但不能单单把已有的数据汇集在一起,而应该是为了达到城市现代化的目标,不管是治理、管理、服务、经济、生活的目标,去有意识、有目标的从定义系统开始来建设数据,重新定义数据——看哪些需要重新收集,哪些需要调整,哪些需要进行质量提升,哪些拿过来就可以用? 潘立维:AI当为产业而生 正如杨学山所言,数字经济的发展要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从AI产业到产业AI,虽然只是两个词语交换了前后顺序,但却勾画了阿里云ET大脑近年来的实践之路。 AI这个词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来就已经产生了,但为何近两年来热度依旧居高不下?阿里云数据智能中国区总经理潘立维分析,这与三件事情的发生不无关系,“第一件事是互联网的普及已然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任何时候离开互联网几乎无法生存;第二件事是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资源,从采集、加工到产生价值,数据驱动的创新为政府、企业、行业所推崇;第三件事是云计算成为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由此,互联网、数据和计算的三角关系夯实了AI的基础。” 他也认为,未来总有一天,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等核心技术的差距会在企业间被拉平,“AI当为产业而生”。 ET大脑正是阿里对产业AI落地的具体路径之一,阿里云在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环境大脑、航空大脑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探索。比如,AI让制造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让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天合光能的A品率提升了7%,AI为生产企业降低成本,让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每年生产5050万套,炼胶周期缩短10%,炼胶温度下降6%,A品率提升5%;AI为运营提升效率,让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停机位利用率提高10%,为旅客节省5000小时的时间;AI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平台,在杭州萧山试点后让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了15%。 在阿里云的判断中,2018年AI在农业、工业、医疗、金融、零售等领域都将全面爆发,而产业AI大潮中广泛的生态化也是必然趋势,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将退回来做好平台的工作,把AI赋能给创新企业。” 潘立维认为,所有AI相关的创新企业,它的强项在于对这个企业的理解,而弱项是在基础数据、基础技术上的获取,阿里在这个层面上愿意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他们把算法库的能力建好,让AI创新企业能够把业务场景完全释放出来。也就是说,有了阿里在做底层数据平台的构建,其他AI相关的创新企业可以进一步驱动业务链,“上面完成了一些业务后,往下走沉淀数据,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数据闭环,数据成为越用越多的资产,进而人工智能的场景也会越做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