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观察家 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角兽”知豆陷资金困局?

知豆电动汽车技术集成公司办公场景。
在建中的知豆宁海总部生产基地。

    微妙

    破产倒闭? 更像是一场整合

    知情人士表示,虽然新一期的租金较以往有所延迟,但本月初知豆宁海总部已然全额付清了这笔钱,即总部办公楼、研发园和销售部两栋大楼3个月的租金。除此之外,公司还拿了园区内2栋宿舍,共计300余套住房,大约可以容纳500人。另外,听说该公司在管委会还有人才公寓。可见,知豆还未到破产清算的地步,更没有要关门的迹象。

    对于总部停产一说,记者此行证实,总部宁海的生产基地尚处在建。换句话说,先前从未投产,便无所谓停产。不过,在周边人士看来,受资金短缺影响,该项目要顺利投产恐怕不易。

    日前,记者实地走访了离知豆宁海总部基地东面数百米远的在建中的总部生产基地。在工地现场,记者看到有五六名工人正在工棚下打牌消遣。工头告诉记者,“虽说目前房子依然在建,但‘上头’钱一直下不来,我们几个打算再过几天也都先回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来自宁海模具产业园区周边的不少大型企业主的吐槽声接连传出,说是知豆挖走了这些企业的不少人才,他们希望园区能够出面,引导企业良性竞争。

    一边是大批员工离职,一边是千方百计挖人。这是何意?记者与多名知豆员工交谈中了解到,公司内部整顿合并及管理层换血的可能性很大。

    猜测

    吉利注资?知豆未来何来

    当然,不管是员工流失,还是房租延期交付,知豆陷入资金困局已是不争的事实。宁海智能汽车小镇有关人士称,“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比房地产还要烧钱的行业,在知豆,大约有一半的技术人员年薪达30万元至40万元,刚进公司的普通技术人员,一年都能拿到10几万元。”

    那么,不久前还风光无限的“独角兽”知豆,如何解决资金困局呢?

    早在知豆智信裁员之时,业内就有吉利注资千万元的消息传出。有媒体更大胆猜测:“前爸爸”吉利或接盘。

    吉利是否接盘未知,吉利注资的消息也无从查证。不过,来自知豆内部人士的一些说法显示,知豆与吉利情缘深厚,故各方股东普遍倾向于让吉利再次成为大股东,并掌控运营,且这一动作已经在深入探讨。

    据悉,2006年,位于浙江黄岩,集模具、塑件、电动车用无刷电机及控制器的研发、制作为一体的集团化民营企业新大洋机电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鲍文光创立知豆汽车。借助众泰的资质,知豆开始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但最终与之不欢而散。为谋生存,鲍文光找到了吉利,并于2014年与之成功牵手,从此,知豆进入“吉利知豆”时代。当时,吉利手握知豆45%的股份,作为最大股东,其从多方面帮助知豆顺利生产D1、D2两款重磅车型。随后,为了让知豆独立申请纯电动乘用车资质,2年前,吉利汽车以6.21亿元转让旗下部分知豆股份给第三方,使得新大洋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在股权调整完成后,很快,知豆获得了工信部公告准入,正式获得独立资质。因此,从当前的工商注册信息来看,鲍文光控制的新大洋机电集团是最大股东,吉利集团是第二股东。

    受车市大环境以及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调整影响,今年1至7月,知豆汽车总销量仅1.31万辆居全国第10,同比下滑幅度超过40%。2017年,知豆汽车销量达4.3万辆。鲍文光曾表示,只有年销量达五六万辆时,知豆才可以真正达到盈亏平衡点。

    不过,即便有了吉利这座“靠山”,若是知豆依旧固守低端市场,又是否能有辉煌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