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贸一体化企业的生产车间。 |
海外客户也成了获益者 虽然出口退税率上调令企业感到“雪中送炭”,但在采访过程中,亦有多家企业反映,这一利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复杂贸易形势下的生存困境。 “治标”之后,“治本”的事还得企业自己解决。 宁波世贸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市场拓展一部负责人王平说,一些从事机电行业的企业,虽然产品被列入此次出口退税率上调的名单中,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退税并不涉及他们面临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一直在上涨;另一方面,新开拓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体量不大且随时有着被‘卡喉’的风险。有企业仍在感叹‘生意不好做’。” 王平认为,出口退税率上调可以为企业带来利好,但“能接到订单”,是享受到退税额的前提。现在企业更担心涉额2000亿美元关税清单加征的事情,都在争取赶在加征关税之前出货。对于他们而言,一旦加征关税生效,年底“能不能接到订单”才是更大的考验。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应秀珍的认同:“出口退税率上调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困难的体谅,但海外的客户也间接成了获益者。为什么呢?就拿美国客商来说,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完全不逊于我们自己,一旦货币贬值或者出口退税率上升,他们会借此要求我们压低价格。在卖方被动、买方主导的市场中,中国企业只能被动降低利润空间。” 应秀珍指出,要想在议价中具有话语权,还是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如果产品因复杂的产业链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者凭借核心技术处于“舍我其谁”的地位,方能在市场中“说了算”。 宋朝霞认为,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制造业工厂与外贸公司之间也存在着转型的问题:“现在有不少工厂正考虑向工贸一体化转型,因为工厂生产的产品具有专业性,一旦生产的产品列入了贸易摩擦的征税清单中,便会承受巨大的风险。若是工厂与外贸公司结合,代理其他品类的商品,有利于减少‘调头慢’的弱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