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垄断车载操作系统?
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据显示,79%的中国消费者有车载互联功能需求。汽车正在由出行工具变成新一代的智能生活平台,汽车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交通运输工具。想象一下,开车行驶过程中,无需停下车辆拿出手机就可以随时抓拍沿途风景,随时语音指令汽车找吃、找玩、查天气、读新闻……马云也曾预测,未来汽车80%功能跟交通无关。
而这些场景,都需要基于汽车搭载的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来完成,就像手机运行需要搭载iOS、Android等系统一样。
斑马网络CEO郝飞表示,到了智能网联的第三阶段,如果“不从操作系统本身开始去做智联网汽车,那就是忽悠”。
操作系统是一门大生意。每一款成功的操作系统背后,都有一家伟大的公司。比如Windows,成就了微软在PC时代的霸主地位,Android和iOS,则分别使谷歌和苹果在智能手机时代大放异彩。
2014年前后,互联网巨头们先后推出了自有的“车载操作系统”,如苹果、谷歌先后推出了Carplay和Android Auto。而阿里AliOS、百度DuerOS、腾讯Al in car、吉利GKUI等则是国内互联网车载系统的“先行者”,尤其是AliOS和百度Apollo,让“操作系统”一夜间成为互联网汽车的标配。
不过,尽管操作系统花样百出,但追根溯源,主流的内核操作系统却仅有寥寥几个。其中,Blackberry QNX Neutrino(简称QNX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轨道交通、核电站、航空航天等对安全性、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在汽车领域,已匹配全球超过40个汽车品牌,并应用于6000多万辆汽车,是目前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车载操作系统。
另一个是Linux及基于Linux的各类改版内核系统,最大优势在于开源,应用市场规模连年增长,包括特斯拉、AliOS都是在Linux基础上开发的完全适配车辆的车载系统。丰田汽车、铃木、戴姆勒、福特、本田、捷豹路虎、马自达、三菱、日产、斯巴鲁等皆致力于为汽车行业提供基于Linux的开源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但即使是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的QNX操作系统,其对应公司黑莓的市值也只有区区55亿美元,难以媲美微软、谷歌和苹果等深耕手机操作系统的价值。
究其原因,一是,目前车载操作系统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格局尚未确立。就像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有iOS、Android、Symbian、Blackberry、Windows Mobile等诸多操作系统一样,只有经过充分市场竞争最终胜出的操作系统才能体现出巨大价值。
二是,目前智能汽车的渗透率较低,车载操作系统的出货量不大,且汽车的更新周期普遍比手机长,车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增长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考虑到汽车产品的单价、用户的付费能力和商业价值普遍更高,车载操作系统仍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市场。
突起的竞争者,或将来自于车载芯片厂家。巨头们通过并购不断补齐自身产业链布局,从而形成完整方案解决能力,抢占产业链制高点。例如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株式会社于2017年推出用于R-Car汽车计算平台的新软件包,以提高下一代网联车的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在该平台上,允许多个操作系统(OS)同时集成,可在单个R-Car系统上运行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且同时支持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车载电子领域出现了统一芯片控制的新趋势。
未来是否会出现“一统天下”的操作系统还未可知,但正如第一代操作系统是在个人PC上的Windows,而第二代操作系统就成了在手机上的安卓和iOS一样,操作系统的颠覆永远不会在同一个设备上进行,而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悄然展开。
电影《我,机器人》中“威尔史密斯坐进那辆炫酷的智能汽车,无需动手驾驶,只说一下目的地,汽车就能自行到达”,这样的未来已经触手可及。再遥远一些,汽车的未来也许不再是车,或会变成伴侣,保护你,安慰你,就像《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