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助理研究员 王斯佳 普华永道和上海美国商会共同发布《2018年在华商业报告》,对上海美国商会成员企业(多数为在华外国企业)进行调研。报告从在华外国企业的经营业绩表现、在华投资、面临的挑战问题以及政策环境四大维度描述外国企业在华经营现状以及中国营商环境为企业带来的影响。 尽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美在贸易方面的摩擦为全球经济笼罩上一层阴影,但这似乎仅仅对在华外国企业产生了有限的影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整体经济环境较为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即使近期人民币已显疲软,但自年初起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势起涨;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金融去杠杆化积极推进;国内消费支出占经济总体比重稳定;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中国与海外的市场需求。 报告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在华外国企业中,2017年实现盈利的企业占比76.5%,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化学品和制药部门、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等行业的企业盈利表现最佳。57.7%的受访企业表示在中国的业务收入增速远高于其在全球市场水平,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零售和制造业领域。四分之一的企业表示其在华业务对于美国总部具有重要意义,约五分之四的企业对其未来五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持乐观态度。 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政策仅对此类企业在华投资造成了部分影响。报告统计,61.6%的企业增加了它们2018年在华的投资额,27%的企业将中国列为第一优先考虑投资的国家,这一比重较去年增加3%。 然而,在华外国企业仍须面临诸多挑战。成本上升和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运营挑战。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网络数据安全隐患为在华外企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政策环境方面,技术转让压力普遍存在于航空航天、化学品等重要战略领域的企业,而这一情况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发生改变。报告指出,仅36%的公司认为自身将间接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16%的企业认为他们将直接受益于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产业政策将会使竞争环境变得更有益于国内企业。 对比观察中国本土企业,报告指出了其可以被在华外企借鉴的地方。近年来,为适应市场迅速变化,中国本土企业的灵活性显著提升,本土企业更愿意对纷繁多变的消费者行为进行试错。相比之下,跨国企业由于总部决策周期长、中国区管理层决策权不足,再加上局限于案例研究思维,在华外企普遍处于市场竞争劣势。报告还提及只有国家重视平衡贸易关系和投资互惠的重要性,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为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提供在全球贸易中的发展机遇。 保险企业 数字化浪潮机遇来临 凯捷管理顾问公司(Capgemini)和欧洲金融管理协会(Efma)联合发布《2018全球保险报告》。报告指出,全球保险行业正处于数字化浪潮变革的十字路口。 随着数字化的灵活发展,数字技术对保险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数字渠道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渠道,成为重要的保险交易渠道。同时,大型科技企业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涉足保险行业,赢得了年轻一代客户群体的青睐,未来可能会颠覆全球保险业发展。如何应对数字化浪潮对保险行业带来的冲击? 提升数字敏捷性和建立数字集成的保险生态系统将成为保险企业增强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和培养长期业务生存能力所必需的两大杠杆。保险公司应增强数字敏捷性,逐步适应利用数字手段应对市场挑战;通过数字集成的保险生态系统,打造能够动态集成数据源、技术和生态系统参与者的运营模型。 未来,客户倾向于接受企业主动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这正是保险公司追赶零售(消费品)和银行业客户体验提升的机遇。未来,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客户塑造个性化便捷的保险体验,从而提升客户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吸引和留住更多客户,保持市场优势,提高运营效率,促进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