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右三为学科带头人许国章。 |
记者 房伟 通讯员 陈奕 董莹 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慢性非传染病迅速增长,食品安全与中毒事件日益突出……我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正面临着种种新挑战。 近十多年来,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严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更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研究的重要性。 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建设好“健康宁波”,就必须解决重点公共卫生问题,现场流行病学的发展将是迫切的要求和必然的趋势。 在这一系列大背景下,2018年6月19日,市级医疗卫生品牌学科“现场流行病学”在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揭牌。 十年来成功处置百余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现场流行病学,是对发生在现场人群中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控制,并进行效果评价,以保护和增进群体健康的学科,具有现场性、群体性、宏观性和探索性。 “现场流行病学的发展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健康宁波’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品牌学科带头人、市疾控中心许国章主任医师向记者介绍,我市早在2002年成立了现场流行病学学科,次年即成为市首批医学重点学科,2007年成功申报浙江省第四批医学重点学科,并于2008年通过验收正式挂牌,2012年成功申报市科技创新团队,2016年顺利通过验收。 “可以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场流行病学学科建设获得丰硕成果,有效发挥了省内现场流行病学学科技术创新的引领和骨干作用,培养了一支技术全面的现场流行病学骨干队伍,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大幅度提升。”许国章说,近十年来,学科团队共处置了百余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事件原因查明率100%,并做好政府参谋,针对性提出风险评估技术性建议。”许国章回忆说,2014年1月,我市陆续集中出现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学科团队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病例与活禽或禽类市场暴露密切相关,及时向市卫计委提出“关闭主城区活禽交易,持久预防H7N9禽流感”的建议。 此外,经过多年建设,该学科已形成独立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较大的突破和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较好的技术辐射作用。 据了解,现场流行病学重点学科中有28名科研型人员,其中,博士4名,硕士20名,副高以上职称18名;学科建设获得了丰硕成果,2007-2017年共开展科研课题70项,获得省(部)市级科技奖项46项,公开发表论文359篇。 助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我国现场流行病学发展起步不久,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和理论基础。各地学科发展不均衡,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科理论体系不成熟,学科应用体系不完善,以及现场流行病学学科人才匮乏,尤其是现场控制骨干严重不足。 “我市现场流行病学学科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前景,通过提升现场流行病学品牌学科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助力宁波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健康宁波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许国章表示,疾控工作将向“健康卫生中心”转变,向“综合均衡发展”转变,向“科学权威决策”转变,全面深度融入“健康宁波”建设的新征程。 许国章透露,针对学科人才匮乏,市疾控中心将通过3年建设与培养,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衔接紧密、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梯队型学科创新团队。培养3-5名后备学科带头人,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 此外,实现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宁波地区全覆盖,扶持各县(市)区开设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培养基层现场流行病学技术骨干,“每年培训人数达30以上,争取3年培养宁波地区现场流行病学技术骨干100名。” 据了解,我市还将协助全省各地开办市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参与全省各地现场流行病学骨干人才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扩大学科在省内的影响力。 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前三 谈及学科未来建设,许国章向记者介绍,现场流行病学重点学科将巩固现有的学科建设成果,围绕“健康宁波”“健康浙江”需求,依托国内领先的人口健康大数据信息平台,重点攻关现场流行病学重点疾病防控关键技术、人口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疾病快速诊断溯源平台。 许国章表示,将围绕上述三个主攻方向,“开展攻坚创新型科学研究,经过三年的学科建设,确保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的学术领先地位,争取学科进入全国前三,成为‘国内领先、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的现场流行病学品牌学科,建立并正式挂牌成为国家现场流行病学项目培训基地。” 加大健康大数据创新应用与技术研究力度,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多维度深入挖掘技术,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重点攻关深度测序等高端检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突破传染病预警预测技术难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深度溯源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许国章认为,学科发展要做到有力提高学科综合实力,不断强化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有效提升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扩大学科成果辐射和引领整合与优化全中心学科群。 据记者了解,2018年上半年,在全体学科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整体科研水平获得了新突破,有3项课题新立项,5项课题获奖,3部书籍出版,27篇论文发表。其中,SCI收录9篇。同时,经过前期品牌学科项目征集,围绕三大主攻方向,目前已经征集到学科科研项目16项。 就在前不久,市疾控中心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詹启敏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的建立将围绕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目标,开展依托区域卫生平台的重大疾病防控及管理等研究,品牌学科的发展又注入了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