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观察家 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姚谢家路村

老典型站上了“新赛道”

欧式小洋房让人眼前一亮。

    记者 徐文燕 文/摄

    谢家路村名气大得很,虽我出生于邻近村庄,还未“好好参观”过。趁着国庆回老家,来了个国庆“谢家路村一日游”。

    沿着329国道复线行驶,到光明路口往北转弯,一座迎宾牌坊映入眼帘,上面是遒劲有力的几个大字:“全国先进党组织、全国文明村谢家路村欢迎你”。一进村子,就是一个标志性的巨型党旗雕塑。

    享受全国文明村殊荣的谢家路村,曾以“小板凳工作法”闻名全省:凡是村里的决策,村干部都会带着小板凳,挨家挨户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经验,如今在全省许多地方被推广。

    如今,这个曾经的“老典型”,早已站上了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集体土地抵押 “盘活”整个村子

    车子行过四塘江,江边风景宜人,绿树成荫,岸边还造了个中式水榭。

    早上8点多,谢家路村农贸市场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拎着大袋小袋的人们从市场出来,在早餐店点上一笼包子、一碗豆浆,大快朵颐起来。

    “我每天来这里买菜,顺便吃个早点。”赵倪是隔壁夹塘村村民,因为距离近,这里的蔬菜海鲜新鲜,他一直到这里来买。

    他说,现在来这个市场买菜的人很多,除了谢家路本村的人,附近的夹塘村、万圣村的人也很多,还有很多在附近工厂打工的外来人员,每到早晚买菜高峰,菜市场前纵横两条马路的车流很多。

    其实,谢家路的这个农贸市场还是个典型。

    谢家路村是余姚第一个试点农民房产和集体房产“盘活”的村庄。几年前,谢家路村村民就领到了可抵押的土地证和房产证,只是在土地所有权一项注明是“集体土地”。凭着土地证,村民就可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授信,这让村民受益匪浅。

    我眼前的这个谢家路村农贸市场也“破天荒”地办出了土地证,而且很快得到了银行授信。

    以前,村集体手里的这些资产不能变成创业资金,现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路子多了,土地资产“盘活”,也让村集体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实行乡村振兴,就是要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谢家路村从很多年前开始就有这种意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