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薛智谊 通讯员 张爱国 实习生 叶静 贵州省黔西南州和吉林省延边州是宁波结对扶贫的两个地方。多年来,广大宁波企业和爱心企业家不仅纷纷捐钱捐物,而且开展了产业投资。他们以多年经营企业的经验和思路,既善于在面上“织布”,又善于在点上“绣花”,誓要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万名学子有了营养午餐 “我们公司在延边敦化、安图建设的两个营养午餐供餐中心月底就可以投入使用了,15000名学生将吃到热腾腾的营养午餐。”昨天,宁波康喜乐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宪江向记者说起这两个同时完工的项目时显得非常高兴。 据了解,两个项目共投入1800多万元,营养午餐将对300名贫困生实行免费,对400多名教师减免,企业为此一年要投入70万元。学生不仅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而且保证了休息时间。 王宪江告诉记者,公司在延边的扶贫项目不止于此,下一步在延边的总投资将达2.2亿元,营养午餐供餐中心是一期项目,二期将建设200个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和为45万人提供米、油、木耳、蔬菜等半成品的食品加工生产线,三期将建设年屠宰加工10万只獭兔的生产线项目。 而在贵州的黔西南州,宁波企业对莘莘学子的关爱一直如暖流流淌。经常慷慨解囊的培罗成集团,早在1998年就在贵州捐资50万元捐建了贵州培罗成希望小学。“我当初也是拿着国家助学金读完初中的,因此深知知识才是无限的财富,我希望他们能够安心地上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罗成集团创始人史利英质朴的话语,诠释了一种知恩图报的美德。弥留之际的她,最放心不下的仍旧是孩子们的读书问题,她情系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叮嘱两个儿子和儿媳妇向宁波女企业家123圆梦基金再次捐赠150万元,用于宁波结对地区幼教队伍建设。 如果说培罗成、康喜乐嘉公司的爱心更多的是关注于民生的话,那么,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在延边打造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更多侧重的是产业。慈善不再是“捐点钱”“输次血”那么简单,它需要切实利用企业家的资本和资源,帮助当地“造血”脱贫致富。扶贫的核心问题是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需要企业家的进入。 今年7月,延边国泰年产10000辆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在延边州延吉国际空港经济开发区举行开工仪式。这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宁波市与延边州的最大产业合作项目。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全国最大的朝鲜族集聚地。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由杉杉控股有限公司与延边州国有资本共同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年产新能源客车5000台、纯电动物流车5000台。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8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 “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将为延边绿色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宁波驻延边帮扶工作队负责人说。 自从宁波市与延边州成为结对关系后,吉林延吉国际空港经济开发区积极与宁波市企业进行对接,在园区设立了吉林(延边)浙江产业示范园,承接宁波产业项目落地。下一步,还将针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