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瑾 前三季度消费数据显示,宁波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3.4亿元,同比增长8.9%,宁波的消费市场基本保持稳定。那么,宁波人消费出现了哪些新趋势?对此,《东南商报》10月初面向宁波城市居民进行了一次关于消费的调查,共有444位市民朋友热情参与。从参与调查的人来看,男女比例接近1:1,年龄以31岁~40岁青年为主。有约八成参与者的职业涵盖了“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职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个体户及企业主”。换言之,“都市白领”和“城市新中产”中,青年是参与本次调查的主力军。 A 30%参与者有负债 原因多是房租房贷 “物价太高,房价是天价!”“工资太低,支撑不起消费。”在谈及对宁波人消费的看法时,“房价”和“物价”俨然成为被提名次数最高的两大关键词之一。宁波人有消费的需求,但由于价格预期的原因而无法实现,想必是部分宁波工薪阶层的心声。 从收入和支出比来看,宁波白领中,“稍有盈余”和“赚的远比花的多”的市民占了四成,可见有不到一半的参与者能实现适量消费、有所结余。“收支基本平衡”的月光族占了27%,而剩下30%的参与者有负债。 在这批“月光族”和“负债族”中,有约七成背负着房租、房贷压力,背负教育压力的也超过了六成。结合参与者的留言,记者斗胆推测,宁波城市居民中所谓的“房奴”,和“赚的远比花的多”的“土豪”相比,不见得会更少。所幸的是,近期《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出炉,明年,背负子女教育压力和住房贷款的市民可以享受部分红利了。 当问及是否有住房的经济压力时,约40%的参与者反映,“住房支出占一个月支出的5%及以下,几乎毫无压力”,其余的60%则或多或少有些压力。虽然据数据统计,宁波的“收入房价比”在新一线城市中并不算高,但“住房支出超过收入40%”的参与者也接近了20%,说这一部分人背负了房价的大山,并不为过。 B 线上购物日益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流 调查表明,宁波市民的消费渠道,越来越开始走“组合拳”路线,且线上购物日益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流。四分之三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在线上网购的频率,大于或等于线下逛街的频率,仅20%市民表示线下消费比线上消费多。 宁波的跨境电商进口总额排行全国第一,开放型经济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在此带动下培育的广大进口商品消费市场,想必亦是一大不同于内地城市的区域特色。 有41%的参与者表示“会买进口商品以求更好的品质”。有三分之二表示“一般会通过托人海外代购”买跨境商品。有60%会使用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跨境电商网购。经常从进口超市、保税区展销平台等线下渠道买进口货的参与者,只占了42%。看来线上买进口货可能更为“吃香”。 同时,宁波人的境外消费规模也不容小觑。旅游度假、境外购物,是超过半数市民都有过的经历;(供子女)留学的比例也达六分之一。不过,境外和线上的消费,也印证了一位读者的留言:“感觉花大钱多在外面城市里。”如果要想让人们“钱花到本地来”,宁波需要增加哪些方面的消费场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