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1版:财富 360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王

孔辰雁与孩子们的合影。

    记者 王心怡

    第一次见孔辰雁,是在新编儿童歌舞剧《阿拉丁神灯》的后台,距离开场还有约莫半小时的光景,她一遍遍地问小演员们,话筒都戴上了吗?台词都记住了吗?

    小演员们用手拨了一下衣领,脆生生地答了句“话筒在这儿呢”,继而又把头埋进了手机游戏里,一个个气定神闲的小大人模样,反而显得孔辰雁的紧张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了。

    天天和孩子们打交道,孔辰雁已经是海曙区青少年宫里出了名的“孩子王”。按理说,她排演儿童歌舞剧是顺其自然的事儿,但她也曾一再地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折腾?

    舞台的主角

    其实,对自己的诘问,在她不长的生命中曾多次发生。

    第一次是在小学毕业的当口,她问自己,除了继续读书还有什么其他出路吗?父母看得出来,女儿对读书是打心底里地爱不起来,便带了女儿去杭州艺校试试看。

    孔辰雁到初试考点那会儿是下午五点,碰巧赶上了面试官正在作最后的收尾工作,面试官告诉她:“再晚几分钟,报名就结束了。”所以,孔辰雁一直觉得,自己能顺利进入戏曲表演班是有冥冥的机缘在,甚至,当时她还有点小兴奋,“对即将到来的独立生活感到新奇。”

    不过,这种新奇没过太久就被思家的情绪给淹没了。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电脑,和父母仅靠书信往来。她还记得自己收到母亲寄来的信后,躲在被窝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情景,把室友吓了一跳。时隔多年之后,电影《芳华》演绎到“何小萍读信”这段时,她颇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同样似曾相识的还有练功。除了文化课,她们还要学基训课、腿毯课和唱腔课。基训课指的是跑步、翻身之类的,腿毯功则是压腿、开胯、下腰等,“小孩子身子骨虽然软,但也经不住翻来覆去的折腾,一到腿毯课,此起彼伏的都是哭声。”

    孔辰雁最怕的却是唱腔课,基训课和腿毯课靠的就是一个字——“练”,练得久、练得苦了,多多少少能看见些成效,而唱不好、不会唱却是“先天不足”的。比如,越剧《白蛇传》里有段著名的“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唱词,找不到发声方法的孔辰雁每每唱到“山”字时都用上了真声,唱不上去不说,还经常破音。但对于越剧唱腔来说,掌握不了发声方法,自然也是拿捏不好创作者蕴含在这句唱腔里的情感,“这其实最为致命”。

    后来,她又去考了中国戏曲学院的戏曲形体教育专业。浸淫戏曲十个年头,当过不少汇报演出的主角之后,她迎来对自己的第二次诘问:“毕业后,她应当何去何从?是去剧团当越剧演员还是继续读书?”甚至,她开始反思自己当初在兴头上做的决定是否正确。

    甘做孩子们的配角

    《阿拉丁神灯》的演出舞台上充满异域风情和神秘诡异的场景,时而细腻婉约时而动感十足的歌舞,小演员们幽默风趣而又极富张力的表演,让台下的大小观众们叫声连连,掌声阵阵,随着剧情的推进,台上的演员与台下观众频频互动,更是让整个宁波大剧院沸腾起来。

    某种意义上,在这部由海曙区教育局、海曙区文联主办,海曙区学生艺术团首创并演绎的儿童歌舞剧里,不用上舞台、只忙碌在后台的孔辰雁卸下“主角光环”,成了孩子们的配角,这样的转变,她很享受。

    进入海曙区青少年宫工作是个偶然。当时,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孔辰雁误打误撞进了电视台主持电视节目,编导提前准备好的串词对她这个主持小白来说,并不算太难的事情,况且,从前的越剧舞台表演经验足够支撑她在灯光一打、摄影机一架的瞬间起范儿。

    有了几次主持经验后,海曙区青少年宫向她抛出橄榄枝——能不能来当主持课的老师,教小朋友主持?

    没有任何主持教学经验的孔辰雁,回忆起第一次试课的经历,直言是“大型车祸现场”。教学内容不难,是一段绕口令,可课堂上最后呈现的状况却是“15个孩子在边上吵吵闹闹,她自己和尚念经般地把绕口令说了很多遍”,她根本压不住场子。

    而且,作为校外兴趣课,青少年宫的老师所面临的课堂情况复杂程度几乎不亚于校内教学,孩子迟到、不做作业、随意请假、不带课本的状况每个礼拜都能碰上,所以作为兴趣课老师的“孔辰雁们”,不仅要精进业务、hold得住场,还要更加耐心细致。

    五六年里,她选拔了不少兴趣课上优秀的孩子,逐渐拉起一支“主持表演艺术团”的队伍,代表青少年宫去参加大大小小的表演和比赛。2017年,随着这批孩子长大,到了小学上初中额分水岭,她开始面临第三次的自我诘问:“是不是应该给予这批孩子一个更大的平台,为几年青少年宫的学习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于是,儿童歌舞剧《阿拉丁神灯》应运而生。这部真正意义上的大戏不仅是对这批孩子的肯定,也是对十年戏曲表演学习有用与否的回应。她说,如今,她交给小演员们把握人物情感的方法,人物走位的技巧等都是过去十年里,戏曲老师一出戏一出戏教给她的,“本以为十年的专业学习是可有可无,原来其实是潜移默化。”

    对于想要了解的职业,她提到越剧团的演员,她想知道自己没走下的路,别人是如何走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