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家庭、邻里之间,“压力”是无法避免的存在。既有“工作太忙”“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担心老后的生活”等可以自我察觉的压力,也有完全未察觉,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的压力。 这样的压力也存在于本节所提到的“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和传达之后的回顾”过程之中。回顾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和自己较劲”。和自己较劲时,我们会产生大量的压力,导致思考能力迟钝,无法进行深入思考,头脑变得不清醒等。 “压力”这个词最早源自物理学领域,是指对物体施加外力,导致其变形。而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它是指由于身心承受外界的压力,而让身心感到痛苦和不快的状态。具体而言,会出现“免疫力低下”“自律神经失调”“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12年进行的调查的结果,压力内容按照降序排列为:人际关系(41.3%)、工作的质(33.1%)、工作的量(30.3%)。虽然男女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人际关系确实是压力的主要来源。 在牛津大学留学期间,笔者发现由于学生们随时都要面对严格的学术性问题,因此常常处于高压的生活状态。另外,对学生提供指导的教授也会因为讲义、知识拓展训练和对学生的应对和顾虑等而陷入烦恼。 在牛津学子的繁忙的课业生活中,笔者观察到了一种应对压力的普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被称为“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如同字面所示,表示巧妙地应对压力的能力。以下,笔者将围绕“压力管理”进行说明。 1 意识到压力 意外地,很多人都未曾意识到自己正在承受压力。首先,意识到压力的“自我认识”非常重要。实际上,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不擅长管理压力的人在这个阶段中往往出现问题,等发现的时候,常常已经发展成比较严重的局面。 在牛津大学,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即使是和同学进行对话或者聊天等稀松平常的事,也能从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和启示。 牛津学子平日埋首苦读,几乎不会意识到自己感觉疲劳或者感受到压力。关于这一点,笔者曾经利用课间时间和同学沟通过一次。当时大家都一致认为:在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就必须要多加注意了。 ●即使睡了觉,还是无法缓解疲倦:即使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还是无法彻底恢复体力。 ●连简单的事情也开始变得健忘:忘记在图书馆借过书、在商店买过笔、和朋友喝过茶等日常琐事。 ●被周围人提醒:家人、朋友、恋人、同事和上司等提醒道,“你最近看起来很疲倦”。 或许各位读者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而这些症状就是压力的信号灯。 2 尽早消除压力 感觉到压力不断堆积,并明确压力的原因时,必须尽早消除压力。 此外,牛津学子有不少消除压力的方法。在此,笔者将介绍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的简单方法。 ·散步:每天进行大约30分钟的散步。散步时尽量去发现一些积极美好的事物。例如“美丽的花草正在望着我”“能够听见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等。通过散步,还能让自己的思维和对事物的看法产生积极的转变。 ·读书:牛津学子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有研究数据显示,只需要阅读6分钟就能消除压力。哪怕是很短的时间,也建议大家养成每天看看报纸、在上班的电车途中阅读小说的习惯。 ·冥想:在牛津大学的校园内,有好几家“瑜伽教室”之类的文化教室,笔者的不少友人都参加了其中的课程。科学研究发现,“进行冥想”和“学习呼吸法”能够增加大脑的灰白质。 ·饮食:摄取脂肪含量较多的食物。据说日本人和欧美人相比,肉类和乳制品的消费量较少。有研究称,摄取脂肪能够避免情绪低落。当然,也要避免过量摄取。 除此以外,还有“芳香疗法”和“个人爱好”等方式可以消除压力,另外在“KTV”高歌一曲也是减压的好方法。 笔者由于伏案工作时间太长(现在也在打字!),腰部和肩部常常感到酸痛。因此常常去正骨院进行姿态矫正,来实现放松心情的目的。此外,适量饮酒也可以转换情绪,但是酗酒却会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 如果压力症状过于严重,最好马上前往医院就诊。在欧美各国,许多家庭都有会对精神方面进行诊治的心理医生。在日本,人们感冒时一定会去看内科医生,同样地,心理医生在欧美国家也是极其普遍的存在。但愿心理医生这个职业在压力大国的日本也能得到普及。(下转24版)
|